动漫之家
  1. 动漫之家
  2. 耽美小说
  3. 清穿之七阿哥
  4. 22、第 22 章
设置

22、第 22 章(1 / 2)


通过反复的实验之后,胤祐把现有的各种农具,都一一进行调整和改进,让它们更适合用来耕种,这样不但省力而且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其实康熙本来就是一个重视农业生产的皇帝,他曾发现、培育和推广过双季稻御稻种。这种稻米第一季的成熟时间平均不到一百天,最短的只有70天左右,因此收割后可再种一季。此米呈椭圆柱形,比普通米粒稍长,营养极其丰富,里外都呈暗红色,顺纹有深红色的米线,煮熟时色如胭脂、异香扑鼻,味道极佳,同白米混煮亦有染色传香之特点。所以被称为"御田胭脂米"。

为了农业需要,康熙还下令每天记录气象,并作为一种制度保留下来。依据天气的不同,适时的调整耕种进程,能很好的避免一些因为天气突变,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康熙在农业上做的另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就是推广了玉米和红薯。中国的传统主粮是小米,小麦和大米。玉米和红薯可以算得上是舶来品。明朝后期,中国引进了玉米红薯,但是推广不力,种植面积过少,但这两种农作物依然发挥巨大作用。明书《农政全书》载:“红薯,闽广人赖以救饥”。明朝虽然引进了这两种粮作物但是确没有吃上这两种粮作物的红利。

据史料记载:玉米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明武宗正德十三年的时候,葡萄牙人把玉米作为方物进贡给明朝正德皇帝,玉米正式进入中国,最早传到的地方是我国的广西,至明朝末年推广到山东、河北一代。红薯原产于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和墨西哥一带。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陈振龙从菲律宾将红薯苗带到福州。但是推广不是很得力,至明朝末年只有,福建、广东等地就种植。

玉米和红薯现在在大清却得到了大力推广,虽然还没有覆盖全国可种之地,但是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种植。

红薯和玉米的最大特点就是耐旱、产量大、生长周期短。特别是红薯,山坡沟畔都能种植,产量很大,红薯每亩可收三四千斤。

经过胤祐改造的农具,很快就被康熙下令,从京城开始向外推广开来。

正在兴头上的胤祐,还亲自在王府里,开垦出了一亩地来,种上了各种应季的瓜果蔬菜。

在胤祐的细心侍弄下,这些瓜果蔬菜成长的还是很不错的。可惜还没等胤祐自己先尝尝味道,就被心血来潮到王府里玩的胤禟和胤誐,把能吃的都摘走了。

看着两人让跟来的侍卫,提着满满两大篮蔬菜,兴高采烈的回宫去了,胤祐恨不得上前去抢回来,还好心里仅剩的理智让他冷静了下来。

可是等胤祐回过头来,看到如狂风过境般的菜地,又狠狠地皱着眉头,心情彻底狂躁起来。他沉声对身边的小路子吩咐道:“往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如果九阿哥和十阿哥再来,不要给他们开门,就说是本王的吩咐,听到没有?”

小路子看着主子难得的糟糕心情,立马应道:“奴才谨遵王爷之命。”心里同时为九阿哥和十阿哥默哀,能把王爷气的都不让给开门了,真是了不得。

胤禟和胤誐把带回去的新鲜蔬菜,给康熙送了一些后,其他的就拿到了各自的额娘那里,要与她们一起尝尝七哥亲手种的菜,是什么味道的。

收到蔬菜的康熙,听着胤禟和胤誐在那炫耀,他们在淳郡王府的丰功伟绩,脸上都是幸灾乐祸的笑容,他可是知道小七对那些菜照顾的多用心,现在好了,被这两个小兔崽子全部摘了回来,指不定在王府里正发火呢。

就如康熙所料想的一样,现在胤祐心情特别的不爽,也不想再待在王府里,干脆带上了几个侍卫,做马车去了西城区的天主教堂。

这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主楼,有一个四角的攒尖黄琉璃阿华馆。一座金色的雕像矗立在尖塔中间的一座陡峭的山脊上。这座建筑物是灰色的,用白线装饰。教堂内部是这种金蓝色的柱廊,很少见。主祭坛和讲台上的壁画都被装饰过,闪闪发光。西教堂的玻璃是独一无二的。四面墙上有80扇大小不一的彩色玻璃窗。花窗不仅仅是美丽的,还是生动的。

自从去年西征时,胤祐从洋人的教堂里,拿到的金鸡纳霜救了康熙一命后,就对教堂里的一切,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胤祐跟康熙学习过洋文,与这些传教士能很自如的沟通,也能看懂他们带来的书籍,每次来这里都能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而与胤祐接触多了的传教士们,对他的感官也非常好,毕竟他们除了自己人外,能与之交流的大清人太少了。

不同于面对康熙的小心翼翼,传教士对胤祐更像是平等相交,他们会和胤祐说一些关于自己国家的事情,也会把自己带过来的珍贵书籍,拿给胤祐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