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之家
  1. 动漫之家
  2. 其他小说
  3. 大宋之吾为九千岁
  4. 【宋高宗赵构--如何从愤青变成阳痿患者】
设置

【宋高宗赵构--如何从愤青变成阳痿患者】(2 / 2)


就像电影《驴得水》里的平时正义凛然的周铁男,在教育次长的一声枪响,把一个正义愤怒的周铁男变成了一个唯唯诺诺的,周铁男他他自己都讨厌的人——瞬间变成了教育次长的一个走狗。上一秒还在帮嚣张维护正义的周铁男,下一秒就开始各种逼迫自己身边的人,甚至杀了驴得水给教育次长吃。一个人够不够有勇气,把他放进险境里,立刻就能看出来。康王赵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骨子里并不勇敢;当他赌气报复他的父亲时,他才无所畏惧。然而现在不一样了,金兵来了。他成了唯一的继承人。河北的义兵在宗泽的带领下,当康王赵构逃走的时候,碰到了宗泽。赵构患上了深深的“恐金症”,在他的概念里,金人不可战胜。他赵构也不想战胜,他只想找个安稳的地方。此时,愤青赵构已死,留下的是奴性赵构。

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日,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将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开国之君,后庙号称宋高宗。宋高宗赵构当时才二十一岁,他长期在深官养尊处优,所擅长的只有享受和淫乐,统治经验还不丰富。当看到宗泽身边愤怒的百姓打死了飞扬跋扈的王姓大臣的时候,赵构感受到的不是民意可战,而是深深的恐惧。赵构不是一只独行的老虎,他是一个qun居的牛羊,他恐惧自己驾驭不了这些百姓。文艺青年的幻想被打破后,留下的是深深的恐惧,他会对强者奴颜婢膝,他会对亲近人弱者心狠手辣,他不会听从忠言逆耳,更愿意听信甜言蜜语。从现代心理学来讲,赵构是一个没有情商和逆商都很低的人。

宋高宗赵构称帝伊始,迫于严酷的形势,他想和谈,金兵就是不和谈。赵构不得不起用众望所归的爱国名臣李纲担任宰相。但是,宋高宗赵构当时真正言听计从的,却是权奸汪伯彦、黄潜善,外加一些宦官。黄潜善和汪伯彦等人无意恢复故疆,坚持迁都东南,以图苟安一隅,这正中宋高宗的下怀。赵构的心理对金人恐惧至深,已到骨髓。下面看看这位中兴之主的逃跑之路。

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底,金左副元帅宗维攻陷徐州,驱军南下,扼守在淮阳的韩世忠军一触即溃,败走盐城,金兵长驱直进。

建炎三年(1129年),向来畏惧金兵的宋将刘光世不战而逃,金兵顺利渡过淮河,接着,金国骑兵4500人长途奔袭南宋小朝廷所在的扬州。

赵构在扬州临幸妃子的时候,听到金兵来了,吓到阳痿

二月初三清晨,宋高宗赵构正在进行啪pa啪下半身性福生活,楼着妃子正在嘿嘿嘿,内侍省押班康履突然向他报告紧急军情,禀报说派去探听消息的内侍连夜逃回报讯,这尼玛打听到个毛线消息,连夜讨回来了。探子说天长已经陷落,金兵正奔袭扬州。金国骑兵?还快要杀到扬州?这两个消息组合在一起,赵构仿佛感到了晴天霹雳,正在行淫的宋高宗赵构顿时被吓成了阳痿。宋高宗赵构睡意顿消,来了精神,从g上一跃而起,急急忙忙穿上甲胄,跳上一匹战马,这是要组织军队和金兵作战的节奏!赵构选了一匹最好的马,骑上了他,头也不回的骑出了扬州!向南奔去。金兵不是在北面马?是不是笔者写错了?不是,赵构真的是向南跑了,他压根没打算抗金。为了赶时间逃跑,防止大臣阻拦劝谏影响逃跑效率,紧跟在他后面的只有御营都统制王渊、内侍康履等五、六人,人多影响逃跑速度。

昨天晚上还说一起上早朝呢,结果皇帝头头跑了。听说金兵要来,这时扬州城内已开始混乱,军民十分恐惧,人心惶惶,四出逃难,然而宰相汪伯彦、黄潜善还若无其事的带着一班官僚在听高僧说法,宋高宗都用的什么人,全特么是zui炮窝里横。许多官员到相府询问,他们极其冷静的说:“已有措施,不必惊慌。”形势十分紧急,敌人已到跟前,这些官僚们却还在酣歌宴会,仿佛老天爷会帮他们抵挡金兵一样。直到听说皇帝已经逃出扬州,这才仓皇策马出走。

皇帝逃走了的消息很快传遍扬州城内,老百姓更加惊慌了,皇帝都跑了,这还守什么城?扶老携幼,背负肩挑,匆匆逃难,宫女们在街上哭哭啼啼到处乱跑,惨遭乱民奸污,虽然官员们没有稳定局势的能力,没人站出来喊一句:大家别慌,听我的。官员们骑马挥刀在人qun中横冲直撞,为了不影响自己的逃跑效率,老百姓是可以屠杀的;虽然这些官员一个金兵就吓破他们的胆子,但是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下手还是狠的。城门口十分拥挤,数千妇女儿童和老弱已被踩、挤死,扬州城一片混乱。没有人维持秩序,这些官员平时耀武扬威,现在跑的比谁都快。

再说宋高宗赵构冲出扬州城南门,在扬子桥驻马,一个浙东籍卫士对他出言不逊,说他重用黄潜善,以致造成这一局面。宋高宗赵构十分生气,拔出佩剑竟然将卫士一剑砍死,北宋的刑不上士大夫,不杀谏言之人的祖训,被赵构完全打破了;一个皇帝不堪到如此程度,不要说自己的卫士觉得屈辱。然后继续向南逃跑,一口气跑到长江边上的瓜洲镇。

这时瓜洲渡口的情况更为混乱,不但找不到官船,就连民间渡船也很稀少,十几万难民挤在江边争渡。偶有一只渡船,但到不了岸边,就被泅在水中等在那里竞渡的人截住了,有勇力者不去与金兵做战,反而杀人掠夺财物并抢夺渡船过江。

宋高宗赵构在亲信王渊的帮助下,总算觅到一只小船,许以重赏,才策马泅水,攀登上船,渡到了对岸的西津口。这次他匹马渡江,身边竟无一人跟随,上岸后,便独自一人走进岸边的水帝庙里坐下休息,取下佩剑,把剑上的血渍擦掉。镇江府守臣钱伯言得知宋高宗赵构过江到了西津口的消息后,便派出府兵,把他迎到镇江府治,直到这时,宋高宗赵构才稍安定。

瓜洲镇又名瓜埠洲,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离扬州约50里,向为长江南北水运交通要冲,是有名的古渡头。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初三这一天,阳光灿烂,从扬州到瓜洲镇的路上全是难民,而蚁聚在渡口的竟有10多万人,有妇女婴儿,妇女和老弱的下半身浸泡在水里,竟向水中的几只渡船走去,而绝大多数男女难民则在岸上哭哭啼啼乱作一团。因最近运河不涨潮,水位下降,运河里的船只进不了长江,所以只靠几只民间小船摆渡,就显得格外紧张。

是日晚,金兵先头部队500骑兵进入扬州,大肆奸淫抢掠,纵火焚烧摘星楼,第二天金兵追至瓜洲渡口,这时没有渡江的难民尚有15-20万人,一见金兵冲到,有数万人奔逃堕江而死,江面上到处是死尸,在岸边的难民被金兵杀的血污狼藉,惨不忍睹,处女都被驱赶回城,遭到金兵的残忍虐待。自江岸至瓜洲镇一带,尸横遍地,血污狼藉,惨不忍睹。在瓜洲渡口,遍地都是被丢弃的金帛珠玉,任凭金兵和来自华北的伪军取拾,至于官府案牍、朝廷仪物堆积如山。在这次战乱中,南宋皇室的狗脸都丢尽了。

赵构

就在这一天,金兵后续人马4500人陆续从天长进入扬州,扬州城内发生了大劫掠,大屠杀,城中的处女玉帛,一抢而空,未及逃出的南宋宫女和朝官女眷也全被掳去。金兵在扬州城内掳劫半月之后,满载子女玉帛北去,在退出扬州时,纵火焚城,城中所有建筑物全被烧毁。

进犯扬州的这支金国装甲骑兵部队人数不足五千,转战几个月(虽然遭遇的都是些不堪一击的软弱宋军),长途奔袭加上粮草补给不足。实际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是完全可以击败的。但是那个时代赵构们软弱的性格就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指出:在杀害抗金名将岳飞以及爱国文人陈东、欧阳澈等人时,宋高宗赵构有足够的凶狠,在南宋臣民面前,宋高宗赵构也具备足够的帝王专横霸气,但是对待杀父之仇敌金人,宋高宗赵构却表现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奴气。

刘豫之称帝、李成之为盗、郦琼之反叛(他们原本都是宋臣,后来投靠金人,给金人当鹰犬,成了汉奸),都很逍遥自在,也很难见到宋高宗赵构对他们的指责。

至于金人之跋扈骄横,灭亡北宋,侵占宋朝疆土,屠戮宋朝臣民,害死宋高宗赵构父兄,奸淫宋高宗赵构母姊与宋高宗妻女,宋高宗赵构反倒尊之为大金,自称曰臣构,屈膝跪拜,必恭必敬了。

岳飞遇害十几年之后,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蓄意吞灭南宋,故意命令其使者王全在出使南宋时当面毒骂宋高宗赵构,完颜亮还对其使者说“彼必不敢害汝”。

在听到金国使者的恶毒谩骂之后,宋高宗赵构不仅没有发怒,而且还可怜巴巴地躲到屏风后面哭泣。一个人懦弱到如此地步,让人汗颜。你的血性和勇气呢?

事后,宋高宗赵构竟然还命令南宋大臣照旧设宴招待,以礼貌发遣金国使者,还继续派遣使者去金国修好,仍然企图乞求完全没有丝毫希望的和平。赵构永远不懂的一个道理:要想和平,就要时刻准备着战争。谈判桌上的谈判,是你两家拿实力和筹码交换的地方,是战争和勇气博弈的地方。

南宋时人的史书为了给皇帝遮羞,只字不提金国使者辱骂宋高宗的具体情节。我们真是惊异于宋高宗赵构的忍辱心态,假如换做是个稍有血性者,是可忍,孰不可忍,肯定是先宰了这个辱骂自己的金使,再行区处。

南宋赵构的主和,不是南宋的国力问题,也不是政治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领导者赵构的问题?一个情商和逆商都很低,从小没有存在感安全感的皇帝,肩负了中兴的任务,注定是一个悲剧。宋太宗造成了北宋无将,宋高宗造成了南宋无相。

宋太祖赵匡胤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在《高宗本纪》的结尾对宋高宗赵构做出了如下评价:

『赞曰:昔夏后氏传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复立而祀夏;周传九世而厉王死于彘,宣王复立而继周;汉传十有一世而新莽窃位,光武复立而兴汉;晋传四世有怀、愍之祸,元帝正位于建邺;唐传六世有安、史之难,肃宗即位于灵武;宋传九世而徽、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有异同焉。夏经羿、浞,周历共和,汉间新室、更始,晋、唐、宋则岁月相续者也。萧王、琅琊皆出疏属,少康、宣王、肃宗、高宗则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qun盗之乱,权宜立国,确虖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多么悲催的事情啊,一手好牌打臭了。连元朝人对他的评价都是“悲夫”!南宋并不是没有恢复中原的机会和实力,正是吓破胆的赵构一路逃跑,导致了宋朝的中原的被金国人占领。一味的求和,赶走了名相,任用了投降金国又被放回来的秦桧,结果被秦桧架空了自己这个皇帝。自己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万里长城岳飞;过了悲催屈辱的一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赵构的成长经历是悲催的,一个外表强悍骨子里懦弱的愤青而已。

PS:岳飞本来是宗泽手下的一员将军,后来宗泽等赵构回北方一直等不来,含恨而终;如果赵构回去,能够有他祖宗一半的魄力,北方不会轻易沦陷。岳飞带领人马到了南方,训练出来了岳家军,是金兀术的大克星;在屡次的战争中,岳飞的岳家军犹如上了发条一般,加上岳飞的军事天才,以及岳家军的镰钩枪,金国的骑兵损失极其惨重,岳飞朱仙镇大破金兀术,基本上恢复了军队的信心,加上金国人口少兵员补充不够这个掣肘问题,打败金国完全有可能。就当岳飞打算直捣黄long(金国首都)的时候,赵构一天12道金牌召岳飞回去。这是多么着急!夺命连环催。因为金国要和谈,吓破胆的皇帝赵构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金国人开出的条件是杀了岳飞;于是赵构和主和的秦桧开始罗织岳飞的罪名。首先杀了岳飞的部将张宪和儿子岳云;本来打算要杀韩世忠,怎奈韩世忠救过赵构,跑到皇帝那一通哭诉,皇帝没有办法杀他。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杀掉后,南宋再没有武将,命运从此交给了北方敌人之手。

如果赵构有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那么他完全可以守住北方故土,那时候的陪都应天府还是好的,宗泽率领的河北义军力量胜过金兵,民意可用。可惜,出生在皇宫的赵构,没有他祖先摸爬滚打出来的魄力和胆识。上天留给了他一手好牌,还有一对王炸(岳飞韩世忠宗泽等)名相李纲等。他却因为自己的懦弱胆小,毁掉了自己手里的好牌。四个2带俩王全丢掉了,然后手里全是烂牌。这时的赵构已经不是出使金国的赵构,赵构已经是一吓破胆的小愤青。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康王赵构,悲夫!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