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朝廷将其安顿到东都洛阳,赐姓李,赐名李蕃吉,封伯爵,赐田产,扎西多吉从此传下一支吐蕃李姓人户。李蕃吉特能活,直到唐昭宗李晔大顺元年(890年)在洛阳去世,享年九十二岁。
李蕃吉在洛阳的李家,繁衍昌盛,支脉极大。他去世的时候,在洛阳所娶妻妾及伯爵配媵四人,生下了十二子,士农工商各业都有。
李充、安芝平定巴桑国之后,派黄羿、黄昭祖孙率领黄傅一辈的黄家六侠,安芝、尤统、尤泽、尤淳父子,宋铠及宋潜、宋济、宋津父子,共计十六员大将,三千精兵,火速驰援肃州。沙州还有五千精兵留守。
肃州前线,兵部尚书张雄接住他们,已经知道沙州平定巴桑国大捷,与黄家将及尤家父子、宋家父子在大帐把酒言欢,好不快活。
鉴于黄昭、尤统反感宋宸,当即叫宋宸带两个团共计四百兵丁,返回沙州,还与李充一起镇守沙州。
宋宸临行,女婿张雄、女儿宋钥、长子宋铠父子送出好远。长子宋铠劝他只要听取李将军将令就行,万不可按自己的计策行事。到了沙州这边主要是防范吐蕃人,与过去在武州对付土匪山贼完全不同,不能用老办法。
这次巴桑灭国之战,安芝是如何指挥若定,如何妙计迭出,千万不敢再小觑商家大将。假设从前就听安芝、黄昭的,巴桑国根本就不能打这么久,一战而灭是完全能够成功的。
宋宸当然心里有数,默不作声,既没有表示赞同儿孙们的话,也没有发怒反驳,与他们挥手而别。
他们从肃州前线返回沙州途中,需要经过瓜州,沿途是玉门大道,从独登山下的玉门军旧址一直往西,绵延二三百里都是大风不止。此地民谚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号称世界风口。
走这段路,需要特别小心。这段路上,广袤的戈壁,风吹石头跑,黄沙漫天飞,四周满是棕黄的土丘以及零星的骆驼刺。遇到稍高的山峰,一定会有超级大风,骑马需要俯下身子,甚至牵马慢行。
宋宸心中窝火,自己镇守武州多少年的老将,今番被儿孙看扁,被亲家安芝比得狗屁不是,一直对这件事情不能释怀。
两名团校尉充前、卫后紧紧跟随着宋宸,每到大风口,都提醒他慢行或者步行,一开始他还能听到提醒。
连续过了几个大风口,只顾想自己的心思,却听不见众将的提醒,只管打马飞奔。果然吃了这个亏,在过了瓜州的墨离军故址之后,出了大事。
他们这四百人走着走着,南面一带山峰,忽然到了一座叫伏虎山的高峰之下,劲风狂吹,飞沙走石。
充前、卫后大喊:“宋伯小心,大风慢行。”
宋宸恍恍惚惚,没怎么听清,仍然打马飞奔。大风卷起一坨碗口大的石头,连同砂砾,砸中马腿,马儿受惊,狂跳乱奔起来。宋宸大惊失色,紧抓马鬃也无济于事,被颠落马下。
恰恰大风又卷来一坨碗口大的石头,重重砸在了他的太阳穴,一声没吭,昏死过去。充前、卫后带众人赶到时,发现安康伯宋宸太阳穴崩烂,后脑勺撞破,血水和**汩汩涌出,已被大风所卷起的石头当场砸死。
这四百兵是他从武州带来的老兵,见主将死于大风沙,无不悲痛欲绝。众人哭了好久,充前将他的战马收拢,驮着宋宸尸身,悲悲切切往沙州进发。
沙州守将李充接住充前、卫后等四百骑,得知安康伯宋宸阵亡于风沙,十分惋惜。
可叹他带来的五千火种,使得沙州义军迅速得到正规化训练,并迅速扩大规模,他却亲手断送了五千兵之中四千人的性命,又第一个望天而走,李充令沙州全军戴孝,为其举哀。
居于沙州的于阗五老之一、张雄之父张釜已八十岁高龄,亲到灵前祭奠,并赋诗一首,赞颂其美德和巨大功勋。
统兵智闯八州魔,
筹得万贯勋业卓。
锯齿刀下静阶州,
将利县中称楷模。
大义成就莒国公,
老将功锁安康伯。
狂沙百丈浑无畏,
沙州万军泪磅礴。
宋宸与陈哲同庚,享年七十一岁,老将一生多在武州,从无败绩。然而为了女婿张雄起义,远征沙州以来,先是沙州遭敌大水淹军,继而亡于风沙,怎么叫人扼腕叹息。
古往今来,只要有战事,无论胜败都要死人,这是毫无办法的。那么,宋宸阵亡之后还会轮到谁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