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之家
  1. 动漫之家
  2. 其他小说
  3.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4. 第494章 494 高太后的掌权
设置

第494章 494 高太后的掌权(1 / 2)


公元1085年,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 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

在黄州受苦受难的苏轼总算熬到头了,迎来了好日子,因为,他就是属于司马光的保守派。

四月,朝廷以礼部郎中召苏轼还朝。

司马光以为召回的,将是自己这一派的人,哪里知道,苏轼至始至终,都不是哪一派的!

苏轼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为中书舍人,不久又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这时的苏轼,要是会做人的话,就会坚定不移地站在司马光这一边,因为,他的官职接连上升,和司马光有很大的关系。

然而,苏轼看到保守派的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变法派的人物以及尽废新法后,认为他们与所谓“王安石党”派不过是一丘之貉,同时觉得一下子全盘否定新法,也是不明智之举,当下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希望保留部分新法。

这样一来,苏轼又成了变法派人士了!惹起了保守派的愤怒!

苏轼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后,又遭到诬告陷害,再次被贬出朝廷。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真是难以做人!

他之所以这样做,只因为,他既不是保守派的,也不是新法派,他是属于国家派的,心里只有国家,没有党派!

这样的人,注定不容于党派!两边不讨好!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被贬往杭州。

这说明司马光对他还算厚道,因为,把他贬往了他喜欢的地方。

苏轼再次来到杭州西湖,看到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于是,他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即如今的三潭映月。

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苏轼如果一直在杭州西湖的话,他的人生还不算悲惨,可惜,之后连续遭贬,结局非常凄惨。这是后话,我们表过不提。

再说回朝廷。

这时的朝廷是高太后一人说了算,她完全不考虑赵煦的感受,让已经十几岁的赵煦一点权力都没有。

高太后任吕公著、范纯仁和范祖禹等人担任赵煦的侍读大臣,想通过教育,使赵煦成为一个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的皇帝,尤其是让赵煦仰慕宋仁宗,而不是锐意进取的宋神宗,因为宋仁宗创下了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清平盛世。

此外,高太后在生活上对赵煦的管教也很严格。她为了避免赵煦耽于女色,高太后派了二十个年长的宫嫔照顾他的起居,又常令赵煦晚上在自己榻前阁楼中就寝,相当于限制了他自由活动的空间。

这一点,使得后来赵煦掌管政权后,开始对美色毫无节制。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十二月,民间却传出宫中寻找乳母之事。

大臣刘安世得知后大惊,赵煦此时才十三岁,后宫竟然寻找乳母,是否是皇帝沉溺声色?

刘安世上奏章,告诫赵煦自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