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之家
  1. 动漫之家
  2. 其他小说
  3.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4. 第638章 638 皇太子朱标
设置

第638章 638 皇太子朱标(1 / 2)


朱元璋之所以对文臣武将们大开杀戒,和一个人的去世有关。

这个人就是朱元璋最疼爱的皇太子朱标。

朱标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九月,他是马皇后所生,为朱元璋的嫡长子。

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长子的出世,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

他得报后,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他如此兴奋,可见对这个长子抱以极大的希望。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朱元璋便让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接受教育。

他请大儒宋濂教他的朱标,可见对这个儿子的重视程度。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并立朱标为世子。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令十三岁的朱标赴临濠祭拜祖墓,希望藉机训练他将来为人君的本领,临行前,朱元璋教导说:“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我创业的不易。”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标被立为太子。

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吴桢、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此外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伴读。

在教学中,太子朱标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

朱元璋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要不得。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

故此,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

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

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父,后宋濂一家牵扯进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四月,朱标与常遇春的女儿常氏成婚。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他的长子朱雄英出生,公元1377年,他的次子朱允炆出生。

这年朱标二十二岁。

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他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并告诫他说:“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我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著办,才能保得住天下。”

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

在这过程中,他每每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但终多因与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难行其道。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孙贵妃去世,朱元璋令朱标服齐衰杖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