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之家
  1. 动漫之家
  2. 其他小说
  3.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4. 第59章 此去通途25一线跨天堑25
设置

第59章 此去通途25一线跨天堑25(1 / 2)


六百米的方案, 怎么能不引起轰动和议论?

十年前以前,华国只有数座百米以下的斜拉桥。

十年的时间,尽管斜拉桥技术飞速在进步, 但在沪江首座跨江大桥修建, 华国尝试的斜拉桥朱跨度不超过三百米。

四百米,已然是华国第一的创举。

为什么无论是加国的安娜岛桥,还是沪城首座跨江大桥, 跨度都只在四百多米打转?

原因很简单,修桥, 就要考虑到拉索、桥体, 以及各处各部位相互结合的稳定『性』, 稳定『性』不够高, 桥就会出问题。

为了稳定,桥的跨度就必须在技术掌握的范围内。

复合型斜拉桥的确是斜拉桥的未来,但这项最新的桥梁技术,却因为缺少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 导致一旦出问题, 就会和加国的桥一样,跨度做到了世界第一,却没撑过两年。

沪城的首座跨江大桥,开通经受过了车辆测试, 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裂缝。

“做大跨径斜拉桥,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空间稳定『性』。”

谢雁曾经和林铸江讨论过一种建筑空间的结构论, 而桥梁,也是建筑的一种。

对于这个理论,她更多是从林铸江那里得到的启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她天天有一半的时间和谢郁一起扎堆在资料和论里,从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到各个学科,能找到的方法和论,全都设计和计算了一遍。

方案做完的最后一天,谢郁差不多自学完了三门专业课。

谢雁阐述完对空间结构论的想法后,继续往下介绍——

“做一个最简单的算数题,在修建首座跨江大桥,设计先在西南嘉陵江上建造了一座单塔斜拉桥,以证明我们的单塔主跨二百三十米的技术没有问题,那么双塔就可以做到四百六十米。”

首座跨江大桥有两座h形的桥塔,分别落在两岸。

“如果要做到六百多米的跨度,至少是三个桥塔。那么,这中间的桥塔要落在哪里?”

这成了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

要么落在江中,要么离近点,紧靠在岸边。

然而,这两种选择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岸边的地形复杂,且和落在江中一样,江中的泥沙太多,河床松软。

桥塔能否稳固,江面上的通航会不会受到影响,船会不会撞到桥塔上——每个问题,都让六百米的跨度成为一个无法克服的难题。

“方案在设计上,依然采用两个桥塔。”

谢雁道,“在计算桥梁内力方面,传统的桥梁计算论不能满足这样的跨度设计,但通过面提到的空间结构稳定论,可以尝试进行挑战!”

张学书一愣,凑近林铸江耳边,“她说的,不是你阵子经常提的论吗?这个方案,不会是你帮她设计的吧?”

林铸江喝了杯茶,“我还以为是你带的队,连你都不知道她怎么折腾出来的?”

他笑了一声,“看来,你对这个学生,也不是很上心啊,当初死活都要我帮忙骗进来的人,你就是这么的?”

张学书像是听见什么离谱的言论,“她还需要我?我直接把材和考卷发给她,她第二天就能毕业,你信不信?”

他反应过来,“还有,什么叫做骗,这里难道不是他们学习的天堂吗!”

林铸江笑而不语。

他的确和谢雁讨论过这种论,但第一座跨江大桥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以至于一直没有机会将它和新桥梁设计结合在一起,谢雁方案里的这些观点,倒是很有进展,将论和实际结合的更紧密了些。

而她,在第一座跨江大桥成功的技术上,进行更大胆的尝试和挑战。

“在构型上,我们对桥体进行了三种方案的调整,经过初步测试和计算,得出的数据表明,最后一种方案更稳定。”

谢雁将细节数据展示出来,道,“首先,主梁的形状选择箱形,桥塔采取倒y型。和h型不同,y型的桥塔会让拉索的索面,从垂直变为倾斜。这样的设计,会使整个桥体会呈现轻微的弧度,如同一道彩虹,飞跃两岸。”

沪城已有的过江隧道是双向四车道,而这个桥型的设计方案中为双向六车道,解决两岸高架之间的车辆过江问题。

阐述完整个方案后,室里极其安静。

这最后一个方案,拥有极其大胆的构想,挑战世界第一的勇气,也将会面临各种技术难题。

如果能成功,那就是新的世界第一,斜拉桥技术的突破,从此,四百米将不会是斜拉桥的终点,而只是开始。

如果失败了,那就是一次异想天开的幻想,并且,没有一个人能够承担失败的代价。

第一个说话的,是林铸江。

“空间结构『性』稳定论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只是理论上成立,具有创新『性』,实践上并没有人证明能成功。”

谢雁回答,“没错,但任何创新的工程,都是先从理论开始的。”

她相信林铸江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理论,刚才的方案介绍,她也简单论述了相关理论,因此,谢雁没有进行过多的复述。

“按照你的阐述,修改桥塔的塔型,改变斜拉面——这对拉索的要求很高,你应该知道,在一年前,斜拉桥的专用拉索技术还只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里。”

“但首座沪江跨江大桥的拉索,是华国人自己生产的,不是吗?而且,用的时间非常短!”

谢雁继续道,“我们已经联系过用进口钢丝和聚乙烯材料自己‘编索’的科研人员,的确,这样的桥梁结构大挑战,需要拉索也进行技术突破——拉索生产工厂这几天正在进行实结构加载实验。”

“只要实验能够成功,那么,我们就能有能力生产符合方案要求的拉索,这种直接锚定在混凝土塔柱上的拉索可以保证桥塔的稳固,而不会产生裂缝!”

林铸江深深看了她一眼。

台上的女孩只有十五岁,但她的每句话,都说的清晰有力,没有半点犹豫和害怕。

提问结束,评委们开始分。

下面也议论起来。

苏擎抓住方斯闻的臂,“完了完了,提问的是林铸江!还有这么多问题,小孩一会下来要是抱着我哭怎么办?”

方斯闻把他的拍开,“我觉得你想的可能有点多。”

谢雁怎么看都不像是会抱着人哭的类型,反而苏擎更有可能。

想到这里,他自觉离苏擎又远了一点。

宋修竹的组员们也在讨论。

“没想到她会提出这样的方案。”

“如果我们也选桥梁,在这个方案面前恐怕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没错,”

组员看了眼宋修竹,这才感受到自己选题的优势,“她太厉害了,十五岁?我十五岁的时候,还在提前补高中课吧?”

“宋修竹,你觉得她这个方案能不能过?”

宋修竹想了想,道,“这个方案只可能有两个成绩。”

他对谢雁提出的新理论并不熟悉,在仅有的数据面前,无法立刻判断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但他依然根据自己的直觉猜测了结果。

“第一种结果,因为理论不成立,而直接成为废方案。”

组员好奇问,“第二种呢?”

少年眼神微动,看着台上镇定自若的女孩,他轻轻松了口气,道,“一个挑战超出世界第一斜拉桥跨度近两百米的方案,一个世界斜拉桥从未构想过的主跨径,如果能成立,第二种可能,显而易见。”

它会破斜拉桥的技术瓶颈,推进斜拉桥技术突飞猛进,同时,让世界第一的斜拉桥——

出现在华国!

这个方案,如果被评审判断具有可行『性』,就不是设计方案比赛第一,而是华国第一,世界第一!

而宋修竹和谢雁两个小组的方案,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忘记了,这只是个方案设计大赛。

如果是正式的桥梁设计方案,必然会更加谨慎,小心,保守,求稳不求胜,且将每一个现实因素都考虑在其中。

但方案设计比赛,比的是一种概念,一种想法,一种挑战和一种技术。

谢雁的方案,毫无疑问,这些全都符合。

它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的大胆。

林铸江所问的每个问题,看似并不看好这个方案,不是在挑问题,就是在打压设计的积极『性』,甚至他自己在整理的论,也没有站在赞许的角度,而是站在怀疑的角度。

没有别的原因——

他对谢雁的要求,并不是要夸赞她的想法多么天才,设想多么聪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