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之家
  1. 动漫之家
  2. 其他小说
  3. 倾听自己
  4. 利率之殇
设置

利率之殇(1 / 2)


利率杠杆是国家宏观金融调控非常敏感的工具,对于银行工作而言,利率调整是司空见惯的事,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金融企业,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点仍然依赖于净息差增长。(净息差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7月2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0-2011)》称2011年银行净息差仍将延续2010年以来小幅回升的态势,全年升幅高于2010年,将达到20个基点。我无意于对国家利率政策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在这里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说说利率有关的事。

我1991年参加工作,在银行的最基层——储蓄所工作过十个月。其时我的工资是每月一百一十四元,发到我手里时被强行扣了二十元作为零存整取。也许单位是为了强制沉淀一部分存款,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也许是为了强迫大家有点积蓄,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储蓄所吸存揽储的宣传标语都是这么写的。在金钱面前,对自己和对客户都是一个道理。遗憾的是我在基层工作不满一年,提前支取了我的零存整取,不管那时利率有多高,我也没享受到应有的利息。

那时候定期存款期限长、利率高,而且是可以分段计息、遇利率调高自动转存的。利率调低时似乎是按存款时挂牌利率执行。我在储蓄所工作期间,有一个老客户让我影响很深。那是一个卖熟食的老太太,大概属于比较早一批勤劳致富的“万元户”之一。她存了期限最长八年的一万元“存本取息”存款,每个月来支取利息作为生活费。我们储蓄所的姑娘对老太太好不羡慕啊,有这些钱似乎衣食无忧,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了。不说本金,就每个月那么些利息也够吃够喝的了。

我父亲生前工资一直不高,1980年退休时的工资只有五十多元,似乎得到一笔不到一千元的退休费。我家84年买彩电就很让我吃惊,要抚养我们那么多孩子,哪有闲钱买彩电。我妈说除了卖猪的钱、卖菜的钱,还有我爸退休费的利息。我父亲2005年去世竟然还留了一点遗产,我也非常诧异。我们家七个孩子包括孙子辈,不管哪个上学、结婚、买房、盖房等等,父母都倾力相助,他们自己不舍得多花一分钱,也就是解决了温饱而已,怎么还留了储蓄?我当时听了就泪眼模糊,不知道他们的一分钱是怎么掰成两半花的。我妈给我解释他们辛辛苦苦攒钱的来源时,除了提到哪年的胡萝卜卖了好价钱,哪年的玉米卖了好价钱,我平时孝敬他们的钱,还提到以前的存款利息高,所以没有坐吃山空。

在我父亲的遗物里,我翻到他历次取款的利息单,也看到一张他留下的1993年7月银行存款的宣传单。标题是“三年期以上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实行保值,储蓄存款利率再次提高,欢迎参加XX银行储蓄”。这张薄薄的蓝色宣传单除了说明根据国务院通知调整利率,解读政策,公布各档次利率调整表,唯恐老百姓不明白“保值储蓄”的意义,还举例说明:“比如您于1993年3月2日存入2000元,期限3年,到期时间为1996年3月2日。在这次调高利率后,对您的这笔存款将会由银行自动转存,即1993年3月2日到1993年7月10日(7月11日利率调整)这段时间按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年利率3.15%执行,1993年7月11日至1996年3月2日这段时间按此次调整后的三年期利率12.24%计算利息。”我不厌其烦地引用这段举例说明,我想谁一看都会明白“自动转存”和“保值储蓄”是怎么回事了。宣传单上还有这样一段话:由于93年5月15日利率调整与本次利率调整间隔较近,为了保护储户利益和减少群众办理转存手续的负担,本次利率调整后,XX银行各储蓄机构,将对93年3月1日至本次利率调整日,即7月11日之前存入的一年期以上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在原定期内,予以自动转存。

原来,我们的银行也曾经这样人性化地“减少群众办理转存手续的负担”,为“储户竭诚服务”,“保护储户利益”。原来,以前的存款利息不仅可以作为家庭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甚至可以作为一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开支。

这么好的税源怎么能白白流失呢?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利息税,税率高达20%。2007年8月15日起,大概鉴于民愤太大,存款利率和CPI的涨幅早已倒挂了,利息税才羞答答降为5%。从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利息税。只是“暂免”,有无下文尚未知也。其实,据公开报道从2003年至今,中国经济的平均真实利率是—0.3%,8年中的96个月中有53个月的时间,中国经济处于负利率中。老百姓的血汗钱不但成了通货膨胀的牺牲品,还缴纳了负利率下的根本不应承担的“利息税”。

我们国家从来不乏紧盯百姓钱袋出谋划策的“有识之士”啊,当初非常得意地提出“教育产业化”的汤敏博士,不知道他自己受教育的经历是怎样的,他的父母为培养他成才付出了多少。他有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教育支出竟然和住房、医疗一起,成了普通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他知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几百元的学费失学,有多少家庭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如今大学倒是都财大气粗了,连清净的校园都成了贪污腐败的窝案频发的渊薮,还能说什么呢?

“纳税光荣”,这道理我懂,虽然我不太知道作为依法纳税的纳税人,我忠实履行了义务,我都享有哪些权利。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嘛,这点觉悟我还是有的,我每个月工资里有一部分就是作为个税,一分不少地自动扣缴了。至于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还有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我们要供养几个人,没人管你这事。专家说了,我们现在还不具备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条件,至于退税、免税,想都别想。个税起征点征求了几十万条民间建议,最后不也只值五百元吗?

最早看到银行关于“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的宣传,我还是动心了。虽然我在银行工作这么多年,我现在工作的银行不办理个人储蓄业务,对个人储蓄我已经比较生疏了。我只知道埋头给单位算账,如何增收节支,争取利润最大化,我自己的工资放在活期存折上也想不到怎么打理。既然教育储蓄不征税,我家的确有学生,那我为什么不享受一下这个优惠政策呢?我存了二万元三年期,到期时儿子正好该升初中了。可惜的是,这点蝇头小利我也没占到,还差点没吃到羊肉惹一身膻味。我的“教育储蓄”浑水摸鱼地存了一年多,马后炮的政策立即出台,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利息税流失呢?按照教育储蓄更规范的细则,我家的小学生是不能享受教育储蓄的免税规定的。要不然提前支取另做他图,要不然作为普通定期存款继续存放。我已经被忽悠一次,也懒得再去管了,存够三年再取就是了,该交多少税就交呗,还能为那点小钱和国家计较?那也太没觉悟了。

我的不合规的“教育储蓄”到期支取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我只能按照普通定期储蓄。这政策我早心知肚明,没指望出现奇迹。可是另外的“奇迹”还是发生了,我拿着二万元和一千过一点利息回家,已经躺在床上午休了,怎么想想利息计算得不对啊?整整齐齐的二万元,三年期,那会儿利率我已经忘了多少,但心里粗粗一算,的确是少了很多。惭愧我还算是老银行,大概正是自己在银行工作,所以对银行的系统和工作人员都天然信任,根本没想到要核实一下利息,也很少在柜台当面清点现金。我翻出已经扔到垃圾桶里的支款凭条和利息清单,发现白纸黑字上的利率真有问题!我拿着这些凭据找到给我取款的柜台,主管出面核实半天,告诉我他们经办人员把利率错套成“定活两便”了!我真的无语了,他们连道歉的话语都没有说一句,只是给我补了少算的几百元。幸亏我自己算了一下,幸亏我自己找来了,否则银行即使事后发现错误,大概也只能当做一笔错帐处理。我们存款时都是实名制,留了身份证号,可是你指望银行会为那点钱去查户口找到你,上门补偿吗?7月23日温州高铁追尾脱轨事故的遇难者也是“实名制”购票的,为什么核实他们的姓名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呢?

银行的误差当然绝不仅限于我遇到的这么小或者偶然的事,经济学家钟伟教授曾经说过,商业银行利息计算和收取方式显示出不当牟利的集中性,与消费者权益损害的隐蔽性之间一直是存在矛盾的。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银行贷款定价方式的不透明性和公众知情权的丧失;银行不当得利相当集中,而消费者权益损害极其分散而隐蔽,因此银行对发现问题的客户进行退让,但并无意纠正其在利息计算和收取方面的、已知的“轻微的过错”。

我们权当那些小小的误差是轻微的过错吧,胳膊拧不过大腿,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怎么去和强大的银行讨说法呢?我倒是想说说我们现行的存贷款利率执行的问题。

这里我得引用一些枯燥的专业说法,关于人民币存款计结息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存款计结息有如下规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