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之家
  1. 动漫之家
  2. 其他小说
  3. 倾听自己
  4. MRI复查
设置

MRI复查(1 / 2)


六月初单位组织集体体检,我增加了耳道核磁项目,想观察一下我的左侧听神经瘤发展得如何了。做这个检查比较费事,以致于影响其他部位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完成排查,中旬又去集中补检。看到电脑上显示耳道核磁MRI结果中“双颈动脉鞘间隙多发异常信号影,有对比强化,不排除多发神经鞘瘤可能,建议颈部或全身检查排除外神经瘤病。”我心里有点咯噔的感觉,一直跟前跟后、热心细致地照顾我检查的办公室同事安慰我“放宽心,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呵呵,但愿吧,我现在真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体检后有个热心肠的大姐几次问起我的检查结果,我自己倒急不起来了。

不过最近偶然有些心悸手抖的感觉,该不会和颈部神经瘤有关系吧?我已经先疑神疑鬼了,老公上网查询没有眉目,一切只能等拿到最终检查结果和核磁片子再定了。上周终于拿到体检结果,关于MRI检查的那一条依然如上表示,新出现的情况使我都快忽视了“左侧听神经区小鞘瘤”这茬事了。同事很关切地帮我联系再去复查的事,说好周一早上七点半,挂号后去找熟人。

周一(十八日)早晨不到七点钟,老公就陪我出门了。兰州军区陆军总医院离我家有些距离,白天估计得半小时才能到。没想到大清早不堵车,一路畅通无阻,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我从没这么早来过医院,心想来得太早了呀,看到医院门口的一大盆无花果结得正好,还冒出闲情逸致让老公看呢。他才没心思看,催促我别磨蹭了,赶紧先进去看看情况。一进门诊大楼我就傻眼了,每个窗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那就找个看起来人少的队伍跟在后边吧,像小平同志在长征中的态度一样,什么都不想,“跟着走”呗。他老人家做出正确选择,跟上的队伍当年人数也不多。哎,真不知道医院每天都这么人山人海,还是人们让病情也放松休息了两天,都攒到周一来看了?心下纳闷,医院现在不是周末都上班吗?我看到大厅横幅显示周六和周日上午免费挂号,大概就是想分流高峰吧?可惜这个免费挂号措施和铁道部春运提价措施一样,似乎没起到抑峰平谷的效果嘛。该什么时候看病还什么时候看病,该什么时候返家还得什么时候返家呀。

排在缓慢移动的队伍里,我发现队伍旁边有人在桌上埋头填单子,拿起一张才看到“患者挂号建卡信息单”上有一行提示,而不是在墙上明显位置的标识。“首诊患者请必须填写此单”,来不及琢磨这话文白通不通,赶紧填吧,要填的内容还不少呢,除了姓名、性别等,还有国籍和身份证号。身份证号是每个人唯一的代号啊,但还真有很多人掏出身份证一字一字抄。幸亏我的身份证号倒背如流,不然我可不知道上医院看病也实行实名制了。看到有一些明显是从农村来的老头老太,大概不识字,找旁边人代填,医院显然低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文盲比例。

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一个作家在台湾的见闻,他感动于公共场所的无数温馨细节。比如柜台上的老花眼镜都不止一副,而是按度数从小到大任选;很多地方都设义工,随时随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机场遇到换票延误,服务人员特意赠送一套台湾风情明信片以表歉意等等。我在医院大厅看到一个女人柱着拐杖,一瘸一拐,还艰难地牵着一个只过她膝盖的孩子。心想我们医院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如果不是直直得站在里边等人来咨询,而是像商业银行实行的引导制,或者什么时候也有志愿者之类,帮助需要填单、问询、挂号或者缴费的人,不让他们像没头苍蝇满楼跑,该多好啊。哎,我真是操闲心,我自己不是也成残障了吗?到这医院来的大多都是老弱病残,估计人家也顾不过来。

我们挂了专家号,跟着同事介绍的护士长先到了耳鼻喉科。部队医院的服务态度算是最好的,护士的仪容、仪表也非常标准到位,干净利落,有军人风姿。耳鼻喉科主任刚进门,一屁股坐在诊疗椅旁的办公桌前,已经有年轻医生端来冒来热气的茶水放在边上。陪我们去的护士长很及时地为主任取出近视镜递到手里,又轻手轻脚将老花镜放回眼镜盒,部队里的长幼尊卑、礼貌风纪和地方还真是不一样。主任一看我的报告,听到说双耳失聪,头都没抬就让我们直接去神经外科看。我现在的症状的确不应该再到耳鼻喉科来凑热闹,已经完全不在他们收治的范围了。

继续排队挂号,神经外科的医生先仔细看了我的报告单,再一张一张对着窗外的自然光查看我们带来的核磁片子。我这几年在兰州各大医院、北京同仁医院辗转检查,光核磁片子已经紧紧塞满一羽毛球筒。我只能看着医生陪以傻笑,老公在旁边给他解释的,应该是历次检查病情以及手术情况吧。我在那坐着像个没事人,想起韩寒主编的《独唱团》,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刊登过***的“我脑”,我翻到那页想看看这位标新立异的前卫艺术家又做出了什么出人意料的装置作品,原来就是一张他的脑部X光片。除了“我脑”的标题,一个字也没有标注,到底有什么寓意,任凭读者猜想。其实,他的健康的大脑光片和常人相比,应该没有什么怪异之处吧?反正不是爱因斯坦的大脑,就那张光片还拿到不菲的稿酬,青史留名,被至少上百万读者翻阅过呢。我这么厚一摞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个时期,明显有右耳道肿瘤亮点或者左耳道模糊阴影的光片,却只有几个医院的医生不多三五个读者。当然也不是抱着欣赏的态度,至少是用专业挑刺的眼光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