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之家
  1. 动漫之家
  2. 其他小说
  3. 倾听自己
  4. 回乡日记(九)
设置

回乡日记(九)(1 / 2)


7月27日19—34摄氏度晴

回家整整一周,我终于摸清我妈是六点钟准时下炕的。当然之前她已经坐着做过功课,摩完头顶、搓过膝盖了。昨晚睡得早,我也彻底醒了,把两个钢球左右手轮换转得发热,我也下炕吧。

我要替她洗内衣,她坚决不让,只好给她保留这点禁区。不过我得给她换水,在旁边监督她淘洗干净肥皂沫,晒到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再不得示人的东西也需要见太阳。

不到七点,太阳还没升起,她已经端出去她的盐渍菜放到花园边,等待第一缕阳光的照耀。秀秀提着两个袋子、拿着牛奶瓶进来,我忙叫她别急着走。那么多早点我们显然吃不了,趁新鲜拿走一半。给她塞了几次才塞到手里,推她出门,别又放下让我头疼。

秀秀拿来的是酿皮和猪油盒子,我不解,“我们村是回民村,怎么会卖猪油盒?”我妈说是秀秀爸从城里买的。这才七点啊,摸着还是温的,大概是一大早去城里,把菜便宜批发给菜贩子回来了。我妈就喜好吃这个猪油盒,好像她喜欢的诸如猪蹄之类,也是我的口腹之好,我尤其喜欢猪油盒底下和边上黄黄脆脆的那一层。猪油盒的做法像生煎包,但没有馅,像是裹了一层一层猪油做成的点心吧。大姐对此就很鄙夷“一点不健康,胆固醇含量还高。妈有高血压尤其不应该吃”。倒是的,我拿回家过一张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表,猪蹄好像是名列前茅的,当然不会有猪油盒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吃。我儿子拿起扫了一眼,再也不碰一口猪蹄,哪怕我啃得再香,几乎把自己手指头吮进去也感染不了他。昨晚看见我家学过植物生理的人在连着转发若干投资文章后竟转发了专业最新研究成果,更新了博客“低钠高钾健康生活”。嗯,健康和饮食真要好好琢磨,口和胃的需求有时还真有点矛盾呢。

我妈在忙着煮杏仁,这次怪了,我砸好后她没有晒,也没有焙,说是要直接吃。我原本还担心那么瘪的杏仁要想砸成泥,那些空皮得让我费多少劲啊,看来我是多虑了。她用凉水泡了几天,这会用开水煮,我还是没明白到底怎么吃法。看她煮好,拨皮,变成一个个白生生的杏仁了。终于明白了,这不就像餐馆凉菜里拌的杏仁吗?

我忙着敲字,我妈让我张开嘴,满满一勺白糖差点有几粒掉在键盘上,她把水也给我端到电脑边了。好几天都没想起吃云南朋友送的螺旋藻了,往妈妈嘴里也塞了两颗。隔壁婆来和我妈坐在炕上说话、纳鞋垫,我为了再仔细查看老公的健康转帖,顺便看看我的空间吧。一向有些悄无声息的空间竟然多出若干评点,这倒真让我意外。看半夜三更的时间应该是老公的国外同学,非常好心的教授大人。来自“巴吞鲁日”,有这么拗口的地方吗?我一向是信奉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得逐条回复,以表谢意啊。

这位朋友过誉“读你的文字如沐春风!”呵呵,感谢呀,现在是骄阳似火的夏天,来一缕春风很适时啊!他在我的《友情提示》里留言:“看过你写的文字,不想做你的fan都难了!”真谢谢教授抬举了,我可不希望FAN,只要读懂的朋友就好!

看到在《牛肉面的味道》后面的留言我不由笑了,“能否转帖?让更多像我们这些有牛肉面情节的人欣赏到你的美文!”当然可以呀,问题是难道能发扬光大到大洋彼岸?我不会让人家隔海咽口水吧?曾经让我老公酸掉牙的《我最好的朋友》,他也点评了一句“令人羡慕的友情!”呵呵,这样的友情的确是可遇不可求。

他是我老公的同学和朋友,也许对我老公知之甚深,但分开多年不一定了解我们的爱情和婚姻。他在《我的爱情》后面特意评论“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如果这不算浪漫,那天下还有浪漫吗?I服了you了!”嗨,其实浪漫好像一点没有,只是真情吧。(不过再读一遍,我依然会暗自落泪。)

看到点评《碎碎念》,“这篇也是精华!今天本想只读一篇,没想到读着读着,就被你的文字引得身临其境了,收不住了,上了瘾了!那些本来枯燥的文字到了你那里却都变成一个个活蹦跳跃生命!”天哪,这篇是即兴随便写的,他不说,我都快忘了我写了什么,只好再打开重温一下。才想起是因为老公投入同学聚会引发,本来是想写写我眼里的老公同学聚会的,不过担心我写的不入我家才子法眼,所以一直没敢动笔呢,呵呵!

他在《想起我爸工作后的最后一个单位》里也细心留言“曾经有人一直惋惜他解放初就参加工资(作)……”,“毛XX想害人,没想到还给我们干了件大好事。”非常同意,坏人经常干好事。我首先要谢谢教授指出我因拼音联想产生的错别字,比我家首席读者兼网管、编辑称职。其次也共鸣一下。不过有点内疚,我这个自以为的好人,也经常好心办坏事,常被我家领导批评呢。按照教授的指正,我立即修改了错字,也在文首加了这一句:1976年国庆之后,全国人民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欢天喜地中,我家上下也终于迎来去北京治病回来的二哥。我写的都是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

在八月居网页上看到留言:“喜欢《倾听自己》这个书名,写的太好了,我也要停下来倾听自己到底要什么!”我想万物生长有时,我们每个人或早或晚,终有时间或心情会停下来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早上看我的“八月居”点击率已经上一万九,(下午老公向我汇报突破二万,送鲜花16朵,可惜这个不花钱的花他也不会送一朵。他可能觉得已经有那么多了,不在乎他这一朵,岂不知有“弱水三千也只饮一瓢”的说法啊。)都承蒙这样热心的朋友鼎力支持呀。看到天涯陌生网友说我的《回乡日记》是“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很开心,担心我的流水日记让人厌烦呢,我在天涯上只发了一篇。我休假前老公建议我写完我的十多个“未完稿”中的几个就行了,没想到我回家开了“日记”的流水席,那些未完稿仍然待字闺中呢。有人在我的《趣说天水话》后面留言“写的很全面,期待下篇。”我倒是还想补充的,但最近一直没抽出时间啊,我倒是体味原汁原味的生活了。看到还有人评论“哈哈哈!感觉又回到了久违的家乡。那些小吃、那些童年的回忆让我心潮澎湃啊!”

为我签约搭桥的热心网友终于在QQ出现了,这个从草原上奔驰一番,“在路上”的人看来是回家了。要不是他的牵线,我的业余文字可能还只在朋友间小范围传播呢,真该好好感谢他。虽然从未谋面,但感激他的热心为我打开一片新天地。其实我的文字都缺乏细细推敲,有时候连标点都不注意,早有朋友提醒我有“一逗到底”的习惯。

我记得柴静在“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宿”里写过,她刚做记者时《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说过一句话,去现场采访的时候“要象外国人一样去看”,意思是不要熟视无睹。她以为自己听进去了,但看了美国人何伟笔下的中国,才知道她对现实已经失去多少感觉。柴姑娘已经是新闻界里难得一见,能始终保持一颗细腻的心,用一双冷静的大眼睛观察世界的人了,她都有这样的感喟啊。何伟描述的所有细节其实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这个中国通看到与我们眼里不一样的市井民情。柴静在怀念“东方时空”创始人之一、也是最早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一创意的陈虻的文章里也写过,我们都应该时常拷问自己,“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座标系吗?有几个?”我现在是听不到市声,所以只剩眼睛来看,用心来感悟。我希望我的“非虚构”文字也能达到“具体而细微”的境界,永远用一双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孩童的心灵感受世界。我之前闻所未闻的“八月居”其实是个以小说为主的网络,主流作者和读者大概都是只有我年龄一半的小青年,在虚幻小说里挥洒着青春;而我最不善于想象,没有一点诗情画意,每一个字都是实打实的记忆和感受,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都老是掉牙的了,原本是“情感纪实”,现在居然忝列“原创小说”里。嗨!我没有走上文学青年的道路,用我老公的话说,现在居然混在一帮穿越“作家”队伍里,当了一把文学中年。说实话,这两个多月的业余时间我写了那么多文字,纯属我手写我心,自娱自乐。得到不多的一些朋友喜欢,我已经非常感动了,能让更多人阅读倒是我意想之外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