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传国玉玺在手可以证明襄国长公主有代杨广颁发诏书的资格不假,可是李昭要的是明诏,广而告之于天下的明诏。
执明诏可比执暗诏要安全多了,别以为跟皇家的人有什么秘密是好事,不想让秘密外露的时候,死的恰恰是知道秘密的人。
别让秘密变成秘密才是最最安全的做法,李昭想立足于世,可不是想送死的。
襄国长公主看向李昭,冷冷地笑了,“你怕我杀了你?”
“像长公主自己说的,只要长公主想杀我,随时可以杀我,我一死不足为惜,却不能累及李氏。”亲疏远近,李昭分得清楚。
她就算落在杨广和襄国长公主的手里,但凡她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死罪,李家都会想尽办法救她,除非实在没办法才会不救。
自然,李昭做什么事之前也得想想李家,保证自己不管做什么事,就算她自己死了也不能连累李家。
襄国长公主一顿,其实完全没想到李昭会是这样的反应,在她看来,世族的人只讲利己,不能否认他们同族的人总是抱成一团,轻易叫人攻不破,就算所为谓的夺妻之仇,杀妻之恨,也没办法让他们真正反目。
可是当一个人明明唾手可得一些权利时,李昭第一反应不是高兴地接下,而是想要保全李家的。
李氏,不可否认襄国长公主有除世族之心,也包括李家,可是天地可鉴,此时此刻得知杨玄感谋反,她的第一反应是毫不犹豫地想办法解决杨玄感之事,并无半分要害李昭之心。
然而李昭防备她至此,襄国长公主发现自己真是小看了李昭。
“长公主?”襄国长公主看着李昭半天没有动,李昭不想叫她一直看下去,明明唤她来的是襄国长公主,难道叫她来就是为看她?
虽然李昭知道自己长得好,然而不好叫人一直看着,尤其襄国长公主还是一个女郎。
“好,我会将诏书明发。”眼下的情况,相比起朝中留守的各人,李昭算是襄国长公主比较信任的人,只是明发诏书罢了,此事虽然会暴露她手执玉玺的事,于危急的时候也是顾不上了。
李昭道:“诏令一发,我即新征兵马,带他们一道平定杨玄感之乱。”
很是适时的表态,说明只要诏书下发,她会立刻去准备,绝对不会怠慢。
“好。”襄国长公主要的就是李昭一句准话,眼下两人达成了共识,襄国长公主让人去拟诏,随后将诏令下发,命李昭征调兵马平定杨玄感之乱,本来因为杨玄感叛乱而不得安宁的洛阳,再一次轰动了。
大隋是没人了吗?竟然让一个女郎去征兵平乱?
不知内情的人会这么想,但凡知道李昭曾经夺下高句丽城池的人可没哪一个这样想的。
不过,手里没兵,襄国长公主真是一个人都不给李昭,完全地让李昭去征兵,明明宫中的守卫那么多,不说百八十个,哪怕是二三十个也应该要给她的,然而襄国长公主一个都没给。
李昭一个人拿着诏书出了宫门的时候,没办法,当下先打起自己家里护卫的主意,管家倒是想劝着李昭点的,但是李昭也装可怜。
“长公主让我去平乱,连一个兵都没给我。我不打家里部曲的主意,不想办法聚个百八十人,我哪里像是一个征兵平乱的将军,完全就是乞丐,出去站在百姓的面前,人家心里指不定怎么笑我。笑我也就罢了,叫洛阳的人以为我们家在洛阳果真一个人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失尽颜面。”
家族嘛,总是以家族的荣光为最重的,别以为李昭不知道管家们的心思,要是今天要人的是李渊,一准二话不说全给了,还会帮着李渊多找几个人来。
有什么办法,李渊是家主,家主的事就是李家所有人的事!
李昭虽然是家主的女儿,却是李渊叮嘱一定要防着她作乱,不许她生事的主儿,管家得了令没办法,只能多防着李昭点。
可是现在的事关系着李家,那就不一样了,李家的颜面自然是极重要的,哪怕他们都死了,也绝不能失了李家的颜面。
“府里这些侍卫凑上够了吗?若是不够,属下想办法再多弄来几个。”管家不太确定地询问李昭。
李昭道:“够了够了,这么多尽够了,我们家虽然有人,却不必亮出来太多,否则让皇家的人惦记上了。”
各家手里谁还没个部曲,若不是因为有部曲,好些人的身板也不敢挺得那么直。
心里知道数,但凡不张扬出来,朝廷拿不到实证也就奈何不得世族,李昭要人同样不能坑了自己家。
“三娘子说得极是。那还有什么是属下可以帮你做的?”询问得甚是客气。
李昭挥挥道:“够了够了,虽然朝廷没有给我人,总不能连粮食都不给我吧,他们要是敢不给我粮食,等兵练好了,到时候我也会……”
也会什么自然不能说出口,心里有数就成了,具体的情况看看再说。
管家也没细问,总之李昭是个有分寸的人,李昭回到洛阳这些日子办的事,看起来动静闹得有点大,可是却没有人寻上李家找麻烦。
不能否认虽说是因为李家之故,也是因为李昭做事叫人挑不出毛病来,只要没有落人口实,他们李家就什么都不怕。
“行了,人我带走,家里吧,你看着应该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李昭上了马,她的好马在,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至少有一半的人是没马的。
李昭真想去问襄国长公主要几匹马,后来想到人马都叫杨广带空了去,问了也不见得会有,还是不问了吧。
可怜巴巴的带着八十七个人出去,还是包括了飞云和灵韵的。
灵韵没能忍住地打趣道:“当年说娘子进军高句丽看起来挺可怜,只得了一万兵马,没想到这回更可怜,竟然只有八十七人,算上娘子也就八十八人。”
“娘子,杨玄感叛乱,他有多少兵马?”灵韵算了算人头,人少是真少,那么他们要去平定叛乱的人,他手里有多少兵马?
“十几万呢。”李昭答之,灵韵一下子顿住了,“娘子,十几万的兵马,我们这里才八十八个人,想平定此乱,谈何容易?”
“那就要看我们能不能捡个漏。”李昭幽幽地叹来,灵韵是听不懂的,李昭也没有多作解释的意思。
而李昭也干脆,带着人在洛阳城张贴征兵之榜,直道杨玄感叛乱,眼下需要调动兵马以平乱,若有从军者,管吃管饱,若是不幸战死,她李昭也管照顾他们的家人。
本来没有人靠近的,可是随着李昭的名号一打出去。
“李昭将军,就是征讨高句丽,救回我们隋人,还为我们战死的将士收尸的那位李昭将军吗?”李昭看着征兵的文书发出去半天都没有人来,自知杨广失了民心,心下正为难着,思来想去还是报出自己的名号来吧。
可是,她的名号有用吗?
管吃饱,要是战死还管养家,李昭以为自己这样算是无敌了吧,没想到,条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她这个人。
李昭突然被人问起都傻眼了,灵韵不傻,赶紧的上前道:“正是正是,我们将军是位女郎,诸位既然听说了我们将军的名号,必是知道她是一位女郎,而且刚从高句丽国调回来。”
嘴皮子突然变得如此的利落,李昭挑了挑眉头地看着她,灵韵毫无所觉。
激动地上前,灵魂反而道:“当日阵亡于江中的战士和百姓,大军退后,李昭将军好带兵马攻下高句丽临江的城池,花了五天五夜的时间才将将士和百姓的尸体全都打捞起来,并且将他们全都送回大隋境内安葬。”
激动地为李昭说明,她是亲眼见证此事的人,李昭在看到尸体时候的悲痛不假,在打捞尸体的时候还有高句丽的兵马围攻,可是李昭还是一边坚持与高句丽对阵,一边为战死的人收尸。
虽然因此损失了不少人,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无论你曾经是什么人,在战场,你永远也不敢说自己不会战死,与异国交战,他们曾经还为高句丽所俘虏,李昭能救他们,又能想到为战死的人收尸,刀剑无眼,死后得以落叶归根,至此他们不会客死异乡,这就极好。
“若是当李将军的兵,我报名,我报名。”听得真实,得知是李昭,好些人伸出手要报名,李昭……
好像不小心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她是要骄傲一下呢,还是淡定下去?
“我也报名,我也报名。李将军为我大哥收尸,于我们家就是大恩人,我愿从军以报李将军的大恩。”
“我也是,我也是……”七嘴八舌的人都在说李昭于他们的恩情,都表示他们愿意成为李昭的兵。
这个样子看起来,好像都是冲着李昭来的。李昭额头落下了一滴汗,这件事要是传到襄国长公主的耳朵里,怕是又有得扯了。
可是有兵最重要,要是没兵,接下来怎么对付杨玄感。
还没等李昭收集足够的兵马赶来,刑部尚书卫玄率众几万,从关中前来援救洛阳,朝中上下正要大松一口气,没个几天却听说卫玄大败,只率八千人逃走,而洛阳也终于迎来了杨玄感的兵马围城。
襄国长公主本能第一反应就是问起李昭眼下手里究竟有多少兵马,李昭倒也老实,“听闻刑部尚书兵败,他的几万兵马我偷偷收拢了,眼下我的手里大抵有四万人。”
这个数字一报出来襄国长公主都惊住。别以为她不知道,天下百姓皆起义,当初他们想征兵都难,李昭竟然在短短的半个月里聚拢了四万人马,要是加上守城的,还有守宫的人,大抵也有个七八万。
心下盘算与杨玄感的十几万大军打起来有几成胜算,最后襄国长公主朝着李昭道:“洛阳城交给你来守,你是守得住还是守不住?”
哟,要不说女人的心思变化得太快,先前襄国长公主可没有将洛阳城交到李昭手里的意思,眼下变了想法,因为李昭手里的四万兵?
难道襄国长公主的意思不是让李昭领兵在外,想尽办法的对付杨玄感。
“本以为杨玄感没那么快来,没想到却是料错,卫玄大败,只怕短时间内是不会有人来救我们,既然没有人来,那我们便自救吧。你能征得四万兵马,证明你彼得民心,以你号令将士,洛阳交给你。”
襄国长公主倒是为李昭解惑,为何而改主意一一道来,看看卫玄还是一个尚书,六部的长官又如何,还不是一样不是杨玄感的对手。
打仗的事也是讲究天赋的,显然易见,李昭还是极有天赋的,毕竟不是谁都像她一样,上阵打仗,一打就能赢。
“你敢吗?”襄国长公主眼下能信得过的人没有几个,出了一个杨玄感,朝中的臣子全都叫她控制起来,她不能再让洛阳的人与杨玄感里应外合,真要里应外合,洛阳便守不住了。
李昭正色道:“必守住洛阳。”
比起旁人的城池来,自然还是自家的城池更好守,可是失尽民心的隋朝,想要守住可不容易。
外面的杨玄感打着的旗号大家都听得分明,要是换了李昭,她也不想为杨广卖命,可是与杨玄感里应外合……
不不不,现在起义的人就是出头鸟,谁冒出头来谁就得死,没一个会是例外,大隋的气数未尽,兵马多着呢。
正是因为如此,李昭只能守着洛阳,反正洛阳告急,想必都不用她动手,杨广一定会派人第一时间赶回洛阳来,想尽办法的平定杨玄感之乱,她只要守城不出,要是趁机能打几回小胜的仗倒也好。
“这是兵符。”李昭的承诺,相比下襄国长公主当然更相信她,故而将兵符都递到了李昭的手里。
李昭心下轻跳,杨广不仅玉玺交到襄国长公主的手里,就连兵符都给了襄国长公主!
“拿着它,守住洛阳,只要洛阳不破,就算你立了大功。”襄国长公主眼看情形不对,本来是想让李昭招征买马对付杨玄感的,眼下看来是不成的,还是寄希望于李昭能够守住洛阳就好。
得亏了李昭不知襄国长公主心思的变化,若不然必是赞上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襄国长公主也是当任不让的一号人物。
而此刻李昭接过兵符,心里越是发苦,有兵就行了?
对兵无所知,而她手下刚招的四万兵马,那都是没经过训练的,虽然杨玄感那里的情况未必比她好得到哪儿去,然而还是不能硬碰硬,最好的办法还是智退杨玄感的兵马。
李昭有了人手,心下转过无数的念头,当务之急是弄清楚杨玄感的兵马都是怎么安营扎寨的。
得了手下的斥候来报,李昭开始动歪主意了,本来嘛,不能硬上,只好智取。
既是智取,李昭立刻带着人趁着夜色正好,往杨玄感的军营里放了一把火,一边放一连的喊,“杨玄感被捉了,杨玄感被捉了。”
据说杨玄感在破卫玄的兵马时也是这么让人喊的,此时李昭再喊起来,令杨玄感的兵马都顿住了。
仗都打完了,怎么还喊杨玄感叫人捉了呢?
不对啊,他们的军营起了火,看情况是有敌袭,难道杨玄感真叫人捉了?
此念一起好些人都急了,立刻奔着杨玄感的营帐而来,然后本来都不知道杨玄感在哪里的人自然也就知道了杨玄感到底在哪里。
在一群人没反应过来之际,匕首已经架在了他们寻着而来,生怕叫人擒住的人脖子上。
“杨大人,如何?”
笑笑地询问,不过是因为有人用过此计,而眼下又有人将计用到他的身上,问问他是何感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