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处兵力合二为一,大明的军势顿时强大了不少,但是相比于倭寇远远不断的增援还是太少!太少!太少!
回头观瞧,两山之上的敌军只怕不下三万!后面还有尘土相继扬起,看来仍有预备的援军在其后接应。该死的!还说什么倭寇已然撤离出王京,那出现在这里的不是倭寇主力又是谁呢?
该死的高立人,居然说什么“倭贼尽去、京畿已空”!而我居然就信了他们!难道真的是我李如松判断错误?而那孙启蓝小子预判正确吗?
我不甘心!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他明明只是个毛头小子啊!
可是眼下的情况来看,明明是他对了!这实在令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啊!
怎么办?怎么办?
李如松左右环顾,如今大明的军队以被四面包围,若是不及时突围,只怕明年的今天就是自己的忌日!
所以再不犹豫,铁槊一横,指着来时的西北方向叫了声:“全力突围!”
自此,整场战争当中最为惨烈悲壮的碧蹄馆之战正式打响!
三千多陷入倭寇重围的大明骑兵开始全力突围,但是倭寇又怎么会这样轻易放过眼前的“肥肉!”
立花宗茂的两千余人距离李如松最近,登上丘陵之后立即对着骑兵队的侧翼一个“三段击”!
伴随着沉闷的枪声,瞬间就有几十骑哀嚎倒地!但是整支队伍却丝毫不为所动,宛如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轰然撞进了正面阻截的倭寇队伍!
对于骑兵而言,应付远程射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快速接敌!只有迅速扎进敌人堆里,才能保证自身的相对安全。
果不其然,当骑兵队与身后的倭寇合围队伍犬牙交错之后,便再也没有受到过火绳枪的袭击!
白刃战,拼的是综合实力。由于大明朝的骑兵武器装备、身体素质、协同配合上远超倭寇,所以每当短兵相接时,都是大优势碾压的格局,但是在绝对的数量之下,质量的价值就被大大冲淡、乃至消失不见。
李如松的骑兵队击穿了一层又一层的倭寇阻挡之敌,但是更多的倭寇却又像蜘蛛吐丝作茧般的包围上来!
这一仗直从早晨杀到正午,担任诱敌阻截的十时连久所部已经被歼灭近半,身后的小野镇幸所部急于救援,从侧面包围向李如松与查大受之间的空当。
查大受的队伍相对势弱,这一下立即被切断了与李如松之间的联系。可是同为辽东铁骑,大家彼此间沾亲带故,倭寇想要这样分割包围那还了得!
李如松一声令下,两军向着夹在中间的小野镇幸部夹击猛攻,这支部队瞬间就被打残,只能抱头鼠窜,向着开阔处寻求出路!
然而,尽管大明的部队击溃了敌人,但自己却也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境地——小野镇幸所在的位置是一大片田地,土质松软,十分不利于骑兵的机动冲击!
等两边儿的骑兵一冲进去,立即就陷入了田地的迟滞之中无法自拔,速度立即就讲了下来。
被打的晕头转向的十时连久一下子看到了眼前的机会,他立即率领着残部开始反扑,想要把李如松的铁骑全部逼迫进那片田地,他本人更是挺着长枪,向着李如松步步逼近,大吼大叫着发出了主将单挑的挑衅!
李如松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里生烟,心说话你是个什么东西,也配和我单挑!
但是一方面语言不通,一方面己方军队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看着面前的十时连久拿着长枪耀武扬威,真恨不得立即冲上去,一刀将这个不知深浅的垃圾挥做两段!
就在他犹豫纠结之时,只觉得眼前一花,“嗖”的一声锐响擦身而过,眼睁睁看着一支铁脊破甲箭划过半空,狠狠的钉在了十时连久的胸口上!
十时连久应声而倒,重伤流血,被属下拼死拖出战圈,其所部顿时大乱!
李如松回头观瞧,之间自家兄弟李如梅正将大弓背会背上,对着他高喊:“兄长!杀鸡焉用牛刀!如今敌将已死,不向外冲更待何时!”
李如松抹了一把脸上的血,对着李如梅哈哈一笑,挥手指向十时连久所部溃逃的方向一指,大明军齐声发喊,奔涌的河流决堤一般冲向那个缺口!
冲出去了!冲出去了!
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在我们所不知道的情况下,柴田胜家已经与羽柴秀吉达成了一致——或许是秀吉的计策,想给大明军和柴田胜家之间再添一把火,其手下黑田长政等众将已率领进二万五千人赶至,与柴田胜家所部合计近六万人,死死的咬住李如松的三千人围攻不散,誓要吃掉这支陷入重围的孤军。
客观的说,按照双方的兵力比,李如松的辽东铁骑就算战斗力再强,在一比二十的情况下也支撑不了太久,但是这中间还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援军”,帮助李如松抵挡的大半的敌人!
这个“意外的援军”是谁呢?
其实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军自己!或者说——倭寇想象中的大明军自己。
他们是认识李如松的,可正因为认识,却让他们更加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逻辑很简单——李如松的大明军主帅,既然贵为主帅,他可能带着三千人就来攻打王京吗?王京可是聚集了十余万的东瀛部队啊!
结果自然是一万个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