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之家
  1. 动漫之家
  2. 其他小说
  3. 白富美六零年代创业史
  4. 16、铺货
设置

16、铺货(1 / 2)


第16章

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当然也是不同的。

依照时下人的审美,如果说赵勇是浓眉大眼的精神小伙,那么梁高峰,就是又红又专的知识青年。

梁高峰戴了一副银边眼镜,体貌斯文,却又骄矜健谈。摆个“向前进”的姿势,标准到能被画进宣传墙。

他家世不错,据说父母都是县城粮食局的,职位不高,但和粮食相关,就是妥妥的“富二代”,难怪会成为不少女生的倾慕对象。

但以校嘉华的审美来看,这位同志跟“校草”相比,恐怕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因此,反应过来后,校嘉华只是礼貌地叫了他一声,“梁知青。”

是的,梁高峰刚刚结束两年的工农兵大学,同样面临着不得不上山下乡的问题。

好在他父母有关系,和供销社公司打了招呼,让他去农村的供销社,一边插队,一边做供销社的会计。

而最近,新开的农村供销社,就在青河村。

梁高峰看到校嘉华,高兴地说:“笑笑,原来你老家也在青河村,真巧,下午的货装完车,我们一起回去。”

王经理取出铺货清单,听梁高峰这么说,也好奇:“原来校同志和梁同志以前认识?”

梁高峰:“我比她高两级。”

校嘉华:“我们并不熟悉。”

两人异口同声,其他人愣住了。

校嘉华解释:“高一时,应学校安排,我们给优秀毕业生献过花,听过梁同志的毕业演讲。不过,后来就没再见过了。”

梁高峰点头:“是的,校同学曾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我印象深刻。”

校嘉华:“……”他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那段时间,一到饭点,原主碰见这位梁学长,总是给他多打半勺米饭,印象能不深刻嘛。

校嘉华不想再讨论这个,接过清单,开始梳理货品。

王经理说:“我和小许商量过,你们场地够大,第一次上货,我给你们按照乡镇供销社的标准来,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

“王经理,谢谢您的好意,但是也不需要那么全啦。”

校嘉华取出钢笔,在纸上勾勾划划,“调料和洗化是必须品,要多一点。搪瓷品和铁农具适量。布匹只要鲜艳的,暗色的少一点。粮食只要白面和好米。木、竹制品,不需要……”

“这么挑剔?”许主管不太理解,“为什么不要黑灰布料?不要粗粮和竹子木材做的东西?这些在镇上还是畅销的。”

“目标客群不一样的。”校嘉华笑着说:“镇上有工厂、工人,农村就只有农民。老乡们只有过年,或者相亲结婚时,才买布做新衣服,平时都穿旧的。甚至有些老人,家里还有织布机呢。”

“明白了,高粱玉米面什么的,你们肯定也不缺。”

“是,至于竹制品,山上有竹林,村里有木匠……”

校嘉华最后总结:“城镇人口多,大家手上都有工资,供小于求的情况下,什么东西都好卖。但是农村人数有限,而且地点固定,铺货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供销才能转得开呀。”

王经理赞叹:“受教了,看来我们只有城镇经验还不行,以后想开发农村市场,还是要多考察、多调研。”

许主管看着被七改八改的清单,脸色不太好。

“哼,校同志没干过采购,甚至没干过营业员,这样铺货行不行,谁也不知道。”

校嘉华也不辩解,只谦虚道:“许主管说得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要等开业了才知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听起来很有道理,你在哪本书上看到的?”梁高峰突然问。

“呃,好像是《光明日报》的评论员文章?”

“什么时候刊登的,我怎么没看过?”

“具体哪一期,我也忘了。”

校嘉华打着哈哈,继续和许主管核对货品。

谨言慎行,谨言慎行,她默默告诫自己。

.

中午,梁高峰掏出粮票,要请校嘉华去国营饭店吃饭。

校嘉华婉拒:“谢谢梁同志的好意。我要先去一趟新华书店,给我儿子买一些学习教材。”

“什么?你已经结婚了,还有孩子?”梁高峰难以置信。

校嘉华也不瞒他,“嗯,毕业就结了。”

“结婚了?为什么你还住在青河村?丈夫是什么样的人,他对你好吗?”

校嘉华用不悦的眼神提醒他,这些问题逾矩了。

“对不起,笑笑,我只是觉得你太小了,才刚毕业,不该结婚这么早。”

“结婚是因为遇见合适的人,而不是因为年龄的大小。”

校嘉华再次提醒他们的关系,“希望梁同志,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多多指教。”

新华书店距离供销社公司并不远,为了节省时间,校嘉华还是花五毛钱,坐了趟人力黑三轮。

县城的新华书店修建得非常气派,整整两层楼。

一楼开柜售书,大桌子间隔排开,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

读者们个个穿着绿军装、中山装,干净又体面,围着桌子,小心翼翼的翻阅图书。

大家都屏息凝神,看得非常投入。即使人来人往,也没有发出一丁点噪音。

买书是不需要票的,校嘉华依照白恪言的清单,很快选好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