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李适手上懂得青储蓄技术,饲料种植技术,畜牧业卫生管理技术的农家和医家子弟全部都给萧何送了过去,甚至一部分的新修水利的墨家底子也送了过来。
所以,萧何清楚,在陈云成功的驱除异族后,接下来就是自己的任务了。
不过,萧何手上的东西也不少,原本在咸阳地方的养殖基地,也复制了一份产业过去,主要是灰鹅。
咸阳靠着郑国渠耕种出来的良田,也只能建立个鸡鸭鹅之类的小型养殖基地。
不过,这些养殖基地的产业到底是能复制的,而河套地区又正好气候温和c地势平坦c牧草丰富c活水缓流,用来饲养灰鹅倒是不用担心这些灰鹅养不好。
等到灰鹅成熟,找个过年过节找个机会把灰鹅送一只两只给一些擅长养殖的牧民。
这些人一般上不可能短视的第一天把灰鹅到手,第二天灰鹅就入锅了。
一般上都会养一段时间,等吃到灰鹅的蛋,多少能增加不少的幸福感,继续饲养下去。
对于已经拥有完整工业链的官方来说,灰鹅哪怕骨头成为了渣渣都能够用来施肥,所以不存在浪费一说。
更重要的是,有了灰鹅这条看起来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参照,等建立牛羊的产业链时,人们会本能的进行模仿。
这就是为什么李适无论如何都要把禽类基地的产业链构建起来的原因。
因为只要有条完全可复制的产业链存在,哪怕人们不懂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有产业链作为参考,那人们总能找到合适另外一种产品的产业链。
最难的是想要从一无所有之中摸索出一条道路,但有了参考之后,就简单多了。
所以李适把一个禽类的产业链复制给了萧何,就是希望萧何能够根据这个产业链来复制牛马等畜牧业的产业,完成畜牧资源的快速整合。
当然就算是萧何自己不去这么做,见到这个模式的普通牧民,也会出于自己利益的本能,去模仿这一个产业链。
当然,李适跟萧何说的肯定不会说什么产业链什么的,因为整个解释太麻烦了,最重要的是李适也只知道原因,想要让李适解释出来,那也太高看李适的理论知识了。
而萧何自然不会反对,因为灰鹅的羽毛能够制作箭羽,灰鹅的蛋可以食用,甚至到了必要的时候,灰鹅的肉制作出来的军用肉干,也在骑兵之中相当的受到欢迎。
所以灰鹅这个产业自然就在河套地区落地生根了,成为河套地区产业链的一枚小种子。
对李适来说,将来要跟匈奴争交手,那自己自然也要把这个前沿阵地给打造好。
毕竟自己总不能够真跟汉武帝一样,一百石的粮食运送到战场上只有一石,结果为了运送这一石的粮食马匹都不知道死了多少万,说实话,李适还真没有这般的奢侈。
所以,李适期望的是,在陈云驱逐匈奴后,就必须要保证当地产出在养活本地居民后,还能养一支归属中央的正规军。
这样的话,在平时这支正规军进行军事防御,去积累粮草。
等到真的需要从这个方向出兵进攻匈奴时,也能够有足够的粮草能够支撑起一场战争。
当然,为了确保忠诚,避免出现封疆大吏,那基本参军三年,继承军队会去郑国渠区域的预备役营地进行更优秀的训练,之后可以选择退伍,或者换个地方进行论职。
这些基层或者中层的军官,会去大学之中学习更先进的战术知识,可以选择退伍或轮值。
至于最顶层的高级统帅,同样每三年进行一次由皇帝亲自参与的战略规划调整会议,主要是汇报这三年的工作,并且参与接下来三年战略规划,以确保贯彻帝国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