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和耿如杞、潘汝桢的对话就要轻松许多。
农部和工部的事务要具体得多冯紫英和二人谈及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比如对土壤土质的研究新作物的适应性和培育优良品种比如对驿道和铁轨的建设规划以及水泥等建材的推广使用等等算是替二人先掀开一扇窗。
这一份点拨也让他们明白入中枢应该抓哪些重点实务而非沦为文牍中的官僚。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官员都还是封建时代最典型的官员与冯紫英心目中现代行政体系下的官员相差甚远更多的是当官而非做事。
耿如杞和潘汝桢算是相当不错的了起码在地方上都属于务实做事的一批人但真正到怎么做如何做好如何做到高效这些上他们仍然存在着很多固有旧思维。
冯紫英不得不亲自给他们上课打破旧思维的桎梏给他们灌输更多的新东西同时结合着新的考成法的考评理念来让他们迅速适应。
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耿如杞和潘汝桢都表现出了浓烈的兴趣。
尤其是与考成法相结合这也意味着未来内阁和吏部对他们的考评也会以冯紫英所提及的这些事务来进行相当于冯紫英提前给他们漏题了。
当然漏题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做好这里边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
临近年末除了主动召见和奉调进京的潘汝桢、耿如杞二人谈话外自然也有主动登门的人而且还不少比如魏广微、崔呈秀和傅试。
魏广微不必说在永平府和冯紫英前后交接当然职位不一样冯紫英是从同知位置上离开而魏广微则是接任知府后来魏广微出任河南提刑按察使正三品大员冯紫英在平定北直白莲之乱时也专门给魏广微去过信提醒。
崔呈秀就有些意思了。
冯紫英巡抚陕西途径大同时崔呈秀就是大同知府一晃五年多快六年过去了崔呈秀两年前调任金陵知府但品级未变。
冯紫英看过吏部对崔呈秀的评价不算差。
不过此人过于讨好地方士绅这一点上冯紫英不太满意。
但他也知道在大同这等边镇之地地方豪门望族势力很大如果不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做事很难像冯家、段家、麻家、马家这些都是大同豪族也算是情有可原。
崔呈秀治理盗匪有一手出手狠毒镇压严苛大同马贼素来彪悍但是在其治下都不得不逃离远遁西面或者出塞。
调任金陵知府之后江南士人对其印象不佳就这么搁下了。
所以说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崔呈秀也还是有些能耐。
不过让冯紫英有些郁闷的是魏广微和崔呈秀在前世历史上都是著名的阉党没想到现在却都是奔着自己来了。
魏广微也就罢了好歹有几分交情而且也是名门出身这崔呈秀却没什么交情自己途径大同时他送了几个大同婆姨自己好像也没收啊。
不过如练国事所说只要能做事有愿意靠拢的就不能拒人千里之外可以引导可以灌输让其逐渐接受己方的理念观点逐渐为我所用。
好歹二人也都是进士出身现在也都是三品四品的官员能主动投靠自己自己何德何能就拒之门外?
当然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