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之家
  1. 动漫之家
  2. 耽美小说
  3. 锦衣状元
  4. 第七百二十一章 军情紧急
设置

第七百二十一章 军情紧急(1 / 2)


刘春没想到孙交会给自己戴高帽。

他其实很纳闷为何孙交一早就确定他能入阁?现在他真入阁了又对他有着如此高的期许?

难道孙交这样明哲保身的人不知道如今朝堂的局势?

阁臣夹在新皇跟杨廷和之间那是个优差?若阁臣日子好过费宏为何在朝处境这般艰难呢?

一系列问题盘旋在脑海。

刘春之前也曾在孙交面前试探过可惜没得到答案这次他也就不多问了。

翌日。

刘春照常入朝以翰林院掌院学士的身份做了最后一次翰林院修撰《武宗实录》的汇报随后就是接受新的差事以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的身份正式成为阁臣以后廷议时直接就列在第二排左首的位置正前方就是杨廷和。

朱四在刘春入阁这件事上属于刚开始时积极到了后面心态就波澜不惊那种。

至少在文武百官看来皇帝面无表情明显是没达到心理预期而郁郁不乐。

也有人猜想其实朱四推荐刘春的目的是为杨一清腾位置但现在事都定下来杨一清回朝之事还没着落看起来五名阁臣的格局至少能持续到年底内阁架构问题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成为朝堂热点。

随后就是有关西北军情奏报。

兵部右侍郎李昆出面汇报告知参与朝会的所有官员关于鞑靼人的动向但对于大明军队的布置却鲜有提及这也是为防止一些重要的军情泄露。

李昆的奏报主要体现在两点那就是鞑靼人的主攻方向从最初的白羊口、偏头关等处已开始往东线转移也就是从宣府、张家口这一块发动攻势。

而进入外关口在外关跟内关之间进行袭扰的鞑靼骑兵仍旧以被摧毁白羊口为主要通道眼下北关关口中真正失陷并被毁的其实只有白羊口一处其余地方虽然发生较大危机但在拉锯后基本未出什么大的问题。

「三边总制上奏请以宣大总制行府尽快移往宣府为上。」

李昆最后做出总结。

因为鞑靼人现在主攻方向变成了宣府以北的张家口这里虽然是宣大地面上防备最森严之所能调动的人马超过五万且有大批预备役兵马但因为宣大总督的治所变成大同以至于宣府内缺少能发号施令的主帅。

除了宣大总督外其余人级别明显过低在遇到重大军情时就算巡抚级别的官员也无权下令出关迎战。

朱四听完奏报后问询在场之人:「诸位卿家你们有何意见?」

皇帝简简单单的问题就把出谋划策的权力交给在场大臣。

杨廷和出列道:「陛下此等事涉及军机应当交由兵部议定奏请后陛下御批便可。不适宜公开谈论。」

他的意思是军情紧急朝堂议论之事容易外泄应以保密为主。

宣大总督治所要迁回宣府这消息看起来不怎样但若是被鞑靼人知道那可就热闹了鞑靼人肯定会从白羊口派更多的骑兵进入大明境内专门盯着宣大总督移往宣府的队伍去偷袭。

只要能成那宣大地面可就彻底乱了。但这只是理想状态。

宣大军情不同于三边那儿距离京城距离还不算太远一般有重大军情发生两三天之间就能传达到京城到时临时更换督抚都来得及而且就算宣大总督陈九畴战死鞑靼人要攻陷那些堡垒也不是容易的事。

但不管怎么说杨廷和依然觉得事关重大不应该交由廷议来审定。

朱四道:「朕知杨阁老顾虑但朕同时也想到西北将官的顾虑如今战事仍旧在僵持中既然宣大总督行府在

大同战时迁移容易给鞑靼人可趁之机所以朕认为应当以内三关总督唐寅节调宣府军务适宜。」

此言一出在场瞬间炸锅。

好家伙。

皇帝真是口无遮拦啊这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怎么不直接说让唐寅代替陈九畴当宣大总督呢?

就连孙交这样倾向于新皇派系的人也在暗自嘀咕这话未免太过露骨了陛下咱要矜持一点不能太过想当然啊。

杨廷和都懒得去驳斥这种言论照理说小皇帝不是蠢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以一个内三关临时设置的总督去节调宣府兵马?大明军务可以荒唐到这般儿戏的地步?

朱四眼看自己的话连个回应的人都没有目光扫过在场之人突然落在今天刚入阁的刘春身上。

朱四道:「刘阁老今天是你入阁的日子朕想问问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刘春瞬间成为众矢之的。这让他分外为难。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