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明廷甚至被迫放弃了驰援北边的山海关将驻守当地的边军当作了消耗海汉兵力的工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华北地区三条战线并不均衡的兵力部署状况。
北方大区发动的三条战线中北线的陆六师打得最为艰苦在山海关与大明边军连场恶战推进速度缓慢。
中线由陈一鑫亲自指挥的部队轻松夺取天津但随后却被大量的战俘拖慢了攻势算是预料之外的突发状况。
相较之下南线的陆五师应该是最为顺利从登莱一路推到了黄河边的利津县才正式跟明军交了一次手。
原本以为明军会在黄河沿岸部署防线但海汉军到达黄河后才发现当地的明军集结是集结了却没有统一行动的能力根本未能在海汉军抵达之前组织起像样的防线。
于是陆五师师长孙丙几乎没有费太大力气便击溃了利津附近的明军然后顺利渡过了黄河。
随后一路向北经沾化、海丰、庆云进入到河间府。这一路明军只在沿途围观跟随却一直不敢出手阻拦海汉军的行进。
除了双方派出的侦骑偶有互相绞杀之外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自然也不会因为战俘过多拖累行军速度。
不过进入河间府之后孙丙就下令放缓了行军速度因为前方有一座海汉军不得不攻的大城——沧州。
沧州建城始于西汉年间不过在明初燕王朱棣夺权的战争中沧州城毁于战火如今的沧州城是在那之后另行选址重建的城池。因其形如古时的幞头官帽因此沧州又被称作幞头城。
沧州城东有镇海门北侧是拱极门西为望瀛门而南边则有一大一小两座城门分别是阜民门和迎薰门。
沧州城东距离渤海海岸百里城西紧挨着便是京杭运河海汉军想穿过这个地区继续向北行进那就必须得先拔掉沧州这颗钉子。
而明廷也很清楚沧州的战略价值必然会引海汉主动来攻总不能弃城避战只能做好在这里迎击海汉军的准备。
河间府境内阜城、东光、南皮、兴济、青县等地的驻军几乎都调集到了沧州附近还从西边的保定府调了几营明军过来总兵力近三万。
但沧州境内没什么天险可守城池的防御工事也只能算是一般般这也给明军部署防线造成了困难。
分散兵力无疑会被海汉军一个个吃掉要集结到沧州城内几万人又只会挤作一团完全腾不开手脚。
最后明军想出来的办法是除了近万人的守城部队之外其余部队沿城西的京杭运河布防。
这样可以借助京杭运河快速转移部队必要时还能把运河当做阻止海汉军追击的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