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潜虽然猜测刘表会派伊籍过来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斐潜也没有要在原地等的意思赶走刘磐后便继续往前行进了。
在那一天的傍晚特意安排角抵效果很好黄忠也是闻弦音知雅意充分的展示了一次个人的武勇让这一帮子兵甲心服口服。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个意思磨起嘴皮子来往往都是谁都不服谁你认为是这样我偏偏认为不是这样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本事谁也不比谁差多少但是军中相比较而言就比较喜欢用武力说话了谁的拳头大谁就有发言权。
那一夜黄忠一个人轻轻松松横扫了那些队率和什长几乎没有人可以在他的手下混过一合以上的基本上是沾上便倒所以这些军中的兵甲们现在对于黄忠的号令来说个个都很听话丝毫没有阳奉阴违的意思。
对于汉代这种冷兵器战争的年代跟着一个武艺高强的将领明显会比跟着一个窝囊废在战场之上两军拼杀之时更有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基本上只要是脑子没问题的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将领是武勇之辈。
因此斐潜将虎符交给黄忠之后基本上也就没有再操心了。在黄忠的调配之下整只队伍显得更高效更有节奏感。
黄忠将八百军甲分成了前后左右四个部分围绕着黄成等带领的一百个私兵组成的中军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这一次不是只有那前军的两百个人一直在担任开路任务而是轮流担任。
每隔固定的一段时间黄忠就带着前军停下稍作休息等后面的部队赶上之后顺时针调换了部队次序然后带着新的前军再次前行。
虽然说看起来麻烦了一些但是在日落时扎营的时候就和昨日有些差别了。昨日那担任开路的两百人在扎营的时候都累得够呛比其他的兵甲速度明显慢了许多而今日基本上所有的兵甲搭建好帐篷的时间的长短均相差不多。
斐潜猜测黄忠如此不嫌麻烦的轮换估计其一是尽快对手下每一队兵甲进行熟悉以免需要用的时候指挥不灵;二是反正人员不多转换起来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至于第三么——嘿嘿斐潜有些恶趣味的猜想是不是黄忠在拿这些兵甲来增加统帅经验值啊……
日落的时候营盘已经扎好这一次就是在野地上扎营了前不着村后不着驿站的。
在斐潜眼中黄忠带着兵甲扎的营盘基本上是比较完善的还有一点点不完美的只是限于本身携带的器材不足的原因而已。
斐潜回忆起《六韬》当中的虎韬类目中对军用的山林野营甚至如何布防有一些蛮有意思的说明……
——“狭路微径地陷铁械锁参连……山林野居结虎落柴营环利铁索……垒门拒守矛戟小橹……狭路微径张铁蒺藜……旷野草中方胸铤矛……”
简单一些来说就是挖一些陷阱设几条绊马索扔一些铁蒺藜然后在深草之中扎上一些当胸斜刺的地矛……
古代人也是蛮阴险的么。
至于晚上会不会有那个倒霉鬼撞上去斐潜表示在汉代基本上入夜之后普通老百姓都是回到家中不外出的就算是旅途中的人也会寻找一个地方宿营几乎是没有半夜出来活动的那些半夜三更在外溜达的多半不是小偷就是劫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