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倭国京都后殿。
“你说这倭国小王是真的要跟咱们父王联合起来吗莫不是哄骗咱们的吧。”
“我怎么总是感觉如此不真实呢。”
在后殿这里有三个人明显不是倭人因为他们的身材远远要比旁边人更加高大。
说话这人正是朱棣三子朱高燧。
旁边还有他的二哥朱高煦以及麾下的商人徐护尤。
“担心个啥就算是假的又如何难道他们还敢对我们有什么企图吗。”
“再者说了这倭国小王明显是想要夺取权力对于他来说臣服我们大明又有什么关系也就是最近这些年有些变化罢了往前几个朝代倭国可是求着咱中原王朝收为藩属国呢。”
朱高煦无所谓的说道。
虽是读书少但一些基础的历史渊源还是知道的。
倭国自汉唐开始就一直以中原的藩属国自称虽然汉唐基本上都没怎么搭理过倭国。
毕竟在汉唐看来倭国这地方太遥远太偏僻没什么值得去管辖的。
也就是给了倭国一个册封了事。
倭国的来源还是源于汉朝时期光武帝给册封了个汉倭奴国王。
自此倭国也算是隶属于中原文明体系的一员了。
倭王想要求得大明的支持夺取幕府的权力在朱高煦看来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即便是现在名义上倭国也是大明的臣子国。
朱高燧有些兴奋的说道:“如果咱们能够策反倭王不管是在父王那里还是大明那边都是大功一件啊。”
在前些日子倭王派遣武士暗中跟燕王朱棣取得联系想要得到支持夺取足利义满的权力。
对于这种事情朱棣当然乐见如果成功那整个倭国都将归于大明麾下而作为海外藩王的朱棣立下大功也是水涨船高说不定还能压大哥二哥一头。
如果失败那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所以就把两个儿子给派过来了。
当然两个儿子只是过来捡取功劳的真正主事的还是徐护尤。
这是朱棣最为重视的海商。
近些年来于海上贸易可是给朱棣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他也不担心两个儿子的安危倭国可没这个胆子对他的儿子做些什么。
如果出了事那么整个倭国都要给他的儿子陪葬。
再怎么说朱高煦朱高燧都已经是大明皇孙陛下亲赐册封的郡王。
两人说话的时候徐护尤就在旁边听着。
他虽受燕王器重但身份只是个海商比之两郡王相差很大也没插嘴的份。
徐护尤四十出头的年纪颇有些干瘦下巴有些尖锐左右颧骨高耸留着山羊胡活脱脱一幅老狐狸的模样。
“你有什么想说的没。”
朱高煦随口向徐护尤问道。
徐护尤连忙道:“一切但凭两位小爷做主。”
朱高煦也就随便一问本来也没怎么想搭理徐护尤如果不是父王交代他都觉得自己跟这么一个商人在一起实在掉份。
没多久就有仆从走来。
“有请两位大明郡王前殿议事。”
朱高煦等人在仆从的带领下去往前殿。
虽然没人招呼徐护尤但他也赶忙跟上。
回到燕城后他还要向燕王详细禀告。
前殿中已经没有先前那么热闹了。
包括后小松天皇在内也就仅仅五人。
不过很显然另外四人的地位极高也深得后小松天皇信任否则也不可能留下来跟朱高煦等人见面。
这四人中有两个是顶着光头的和尚。
对于有两个和尚在朱高煦几人也并不惊讶。
倭国的和尚很是热衷于参政并且他们也没什么清规戒律同样可以娶妻生子。
有时候去到寺庙里还能看到和尚在跟自己的儿子玩耍当真是让朱高煦等人开了眼界。
寺庙在倭国也是很大一股势力。
其中大部分寺庙都有自己的僧兵。
除了剃了个光头倭国的和尚和普通家族没啥区别包括寺庙也可以是家族传承。
“这次能够得到燕王殿下的帮助小王相信一定可以拨乱反正只要燕王殿下愿意出兵助我那么小王也绝对不会让燕王殿下失望。”
一番客套的交流过后后小松天皇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
语气中很有自信因为他在刚才已经得到了十多家大名的承诺。
虽然这些大名比不得足利义满麾下的但掌控在后小松天皇麾下的兵力也已经有十数万之多。
这些兵力都是位于京都。
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朱高煦闻言直接说道:“这个好说但是倭王也应该知道现在朝廷可不让我父王随便出兵这等于是违背了朝廷的决议事后肯定会受到责罚。”
“其他的都好说倭王许诺的白银二十万两是否应该先给我们算作诚意。”
后小松天皇这边的请求自然不是让燕王带着军队到京都府来。
而是囤兵本州岛边关给予足利义满压力最好是让足利义满亲自前往边关。
这样后小松天皇就能在后方偷家。
京都这里同样是足利义满的大本营。
后小松天皇闻言有些迟疑他怕燕王拿了钱财不做事心里头没法决断只得是看向另外四人。
四人均是点头。
反正这钱也不是他们出哪怕是燕王吞了也怪罪不到他们头上。
可如果不给的话大概燕王真就不会出兵了。
后小松天皇看到四人都同意当下也说道:“好就按照郡王的意思来办。”
事情谈定大家都松了口气。
朱高煦这边得了白银二十万两后小松天皇那边也得到了承诺。
这件事只能是口头上不可能签订文书之类的不过这符合双方利益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合作自然会如约进行。
接下来就是后小松天皇为朱高煦等人安排节目了。
一排排青春靓丽的倭女走了进来里面有不少都是神社侍女。
这让朱高煦等人参与感极强。
“大明的郡王已经走了吧。”
“回禀大将军阁下如今已然离开京都府。”
“那就开始吧让咱们的天皇陛下好生的清醒一些。”
幕府内。
足利义满冷冷的吩咐说道。
大明郡王自从越过边关行踪就已经掌控在足利义满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