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刘长佑与李鸿章其实早就认识只不过以前的时候交流机会不太多大家只见过几次面但刘长佑这个人给李鸿章留下的印象相当不错。
以前李鸿章在曾国藩麾下效力的时候表面上谦虚谨慎骨子里实际上是相当自傲的也就是说并没有几个人能放在他眼里而刘长佑恰好就是他看在眼里的几个人之一。
在李鸿章看来刘长佑这个人用兵谨慎力求稳妥认为他守则四平八稳攻则无隙可乘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虽然缺少变化不擅长用奇兵但却的确可算一个良将。
而且他还十分善于练兵比如当初威名赫赫的楚勇虽然是江忠源最早创办但真正能够成军却全考了刘长佑。也就是说当年楚勇几乎都是刘长佑一手训练出来的。
楚勇虽然不如湘勇名气大但那主要是因为楚勇人数太少武器装备也太差的缘故就兵员的精神面貌来讲比湘勇要强不少甚至连曾国藩也讲过楚勇的吃苦耐劳和勇猛善战非湘勇能比。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书湘军并不等同于湘勇因为湘军实际上是合并了湘勇于楚勇之后的合称换言之湘军中真正能打的精锐老底子都是出自楚勇湘军的威名有一半是靠楚勇打出来的。
在这个时空因为李永吉强势崛起楚勇还没来得及合并进湘军而湘勇也没有太大的亮点一直是败绩连连。相反楚勇在更早期的时候曾经跟太平军死磕过。战斗力有目共睹所以楚勇的威名要比湘勇更强只是因为太穷武器装备太差人数又少。这才看起来不如湘勇势大。
不过李鸿章对刘长佑的看法还比较片面最多是觉得他为人谦逊容易相处另外练兵也有一套但作战太过稳重死板。所以并不觉得太稀奇给他良将的点评而不是名将就说明李鸿章对他有保留。
当初李鸿章跟自己弟弟点评人物的时候就认为刘长佑是个守成辅佐类的人才。而不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在领兵作战方面觉得他比曾国荃、彭玉麟等人要差一些。
但是李永吉就不一样了李永吉是根据后世历史书来看人的后世历史书通常都是通过人物一生所作所为来看有点盖棺定论的味道那么通过后来的所作所为看人。相比而言还是比较准的至少比李鸿章看的要准。
也就是李永吉看了刘长佑的历史生涯尤其是后来的所作所为。他才破格提拔他进国务院当作战处的处长还同意让他统帅国防军的第一个军团不为别的就为了看重他那种善于统揽全局以及协调各方人际关系的帅才。
要知道李永吉毕竟是现代社会的人。他虽然没在现代社会当过兵但那么多相关资料。足够他当个伪军迷了。
在李永吉看来大兵团作战。跟小兵团作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兵团作战比如营连排级将领的个人勇武的确很重要因为能够极大的激发士气但到了师级军级手底下管的人多了再玩情绪化就是对士兵的不负责任。
也就是说兵力上升到一定地步一旦超过三万考验主帅的就不是个人勇武了而是协调能力与大局观换言之就是以稳为主。
很显然刘长佑的经历来看他虽然用兵四平八稳没什么特点但他十分擅长处理不同性格人物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很好的把不同人的力量整合在一起而且大局观也不错不仅仅善于用兵还擅长内政跟反间会用各种方法来协助自己用兵是个类似于二战美军的艾森豪威尔将军那样的帅才。
中华帝国看似强大但只有李永吉自己知道帝国的根基相当不稳靠的不过是自己的金手指。
其他也就罢了最大的问题是军队成军的时间太短军中没有太好的帅才大都还是那些只会冲杀的家伙要不是靠着李永吉搞来的新式武器以及利用金手指搞来的充裕资金他绝对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走到如今的地步。
所以中华帝国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以前李永吉还想着靠自己培养但现在看来由于立国太早导致自己的人才储备太少所以他才开始注重提拔那些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名字的前清军官与官员李鸿章是这样刘长佑也是这样。
现在看来至少在军界刘长佑跟石达开就是李永吉最看重的两名高级军官是打算当帅才来培养的其他像冯子才、左宗棠、陈玉成等人虽然名气也不小能力也不错但比刘长佑与石达开而言还略有不如。
当然至少在目前看来李永吉提拔的人还都不错石达开不用说了战满清平朝鲜扫日本不管把他放在什么位子上都能以最小的代价顺利解决战斗。
刘长佑也很不错虽然名气不如石达开但他在国防部作训处期间很好的平抚了各级收编将领而且由他主持的高级军官函授考核也进行的相当不错最终的结果就是数目庞大来源复杂的国防军在整体实力上略微上了一个档次这些都跟刘长佑的统筹协调能力有关。
或者说国防部草创之后正是因为有了刘长佑的加入才能那么快的运转自如要不然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一切正常。
实际上李永吉这次之所以让刘长佑当日本派遣军的军长也是希望给他机会立功因为李永吉早就想把刘长佑提拔到国防部副部长的位子上了可惜他毕竟功劳太小而且论资历也不高有些难以服众。所以才给了他这个机会。
也就是说只要刘长佑在日本立下足够的功劳能够堵住别人的嘴之后李永吉很快就会让他当国防部的副部长等他再熟悉了新政府的那一套规矩。未来的国防部部长十有*也是他的。
李鸿章并不清楚刘长佑其实是简在帝心但他知道作为国防军第一位军长同样是投奔过来的刘长佑必然也是有后台的要不然不可能拿到这个好差事。而且李鸿章擅自猜测刘长佑的后台必然也是沈世明所以按照这时代的说法。他们应该是一派的才对。
或许正因为如此想所以李鸿章对刘长佑十分客气说话也比较婉转云山雾罩绕了好大一个圈才把自己的意图给讲明白。
好在刘长佑同样饱读诗书。而且他本人虽然不喜欢绕圈子但理解绕圈子的能力却不错因此很快就明白了李鸿章的意思。
“我明白了特使大人的意思是想尽快对付长州藩的叛逆但国内又没有援兵所以你有些担心单靠我们日本派遣军的力量不能克尽全功。或者损失太大不好交代是不是这样?”
“差不多吧。”李鸿章点点头感叹道。“这日本国别看地方小但民风彪悍如果不能趁他们还没崛起之时加以遏止假以时日必然成为我国的心腹大患所以我才要费尽心思扶植起一个新将军。就是为了能够更平和的掌控日本更快更好的运用这里的资源为我所用。
不过现在被这长州藩的人一闹。幕府威信大丧甚至能不能存留都是个问题。所以我才希望将军能够出兵扫荡长州藩以及时扑灭这股造反的势头。”
“嗯李大人说的不错。”刘长佑也点点头赞同道“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长州藩就是那星星之火的源头只要能尽快剿灭这个源头虽然不敢说能立刻稳定幕府的地位但至少会给我们更充足的反应时间。”
“英雄所见略同啊。”李鸿章笑了笑“那不知刘将军可有把握及时扫平那长州藩?”
“这要看大人您是什么意思了。”刘长佑微微一顿接着道“如果要彻底占领长州藩以如今的形势看没有十万人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只是扫平长州藩的抵抗力量或者说结束毛利家在长州藩的统治那就简单了一个陆战师加一支东海舰队的小舰队足矣。”
“哦?”听到刘长佑如此平静的说出这番话李鸿章也略有诧异。
由不得李鸿章诧异一个陆战师就不说了以日本派遣军的编制就算加满了编外人员最多不会超过一万六千人。
至于分舰队那是中华帝国海军的一个新编制一般来说三艘战列舰外加五到八艘辅助舰就是一个小舰队三个小舰队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分舰队再三个分舰队加在一起就是一支大舰队。
东海舰队按照编制暂时是一个分舰队的规模按说应该有三个小舰队九艘战列舰才对不过实际上由于产能问题东海舰队只有七艘战列舰也就是两个小舰队的规模。
当然这也跟帝国目前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美洲有关因为新改装好的战列舰大都投入到护航行动中也就是护送带有大量士兵的运输船去好莱坞为即将到来的美国内战干涉行动提供最大的帮助要想补全驻扎在日本的东海舰队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这种编制也是根据目前中华帝国海军的情况而定因为中华帝国海军目前严重缺乏主力舰就数目上来说还不能跟西方列强比但是中华帝国的海军也有优势那就是他们在单艘战舰上拥有更多技术优势尤其是火炮方面的优势更是远远甩其他国家一大截。
正因为帝国的舰炮技术比其他列强更强导致中华帝国海军的战舰能够比其他国家的战舰打的更远打的更准打的更狠所以为了追求性价比帝国海军的战舰在改装那些买来的大型飞剪船的时候采取了局部改装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