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像英特尔、高通那样引领时代,甚至达到通过技术改变世界的成就。
如果三星电子把所有的资源和人才,都用来去开发美国人不太擅长的液晶面板上……这样一来,三星的液晶面板就不仅仅是行业领导者了,就会跟其他竞争对手拉开很大的距离,甚至可能开发出新一代的可能改变世界影像显示的科幻级的液晶面板。
可三星不能这么做。
他们对过去有阴影,对未来有担心,不想承担一些不必要的战略风险。
如果三星不自研芯片,万一将来美国人不卖芯片了怎么办?
有了这种政治上的因素羁绊,就一定会极大地扼制三星电子在商业上、科技上的技术突破。
相比之下,欧美的科技公司就没有这样的担心了。
尤其是美国的科技公司。
从小灌输的一个理念就是——改变世界。
别人已经做成的事,我为什么要做?
市场上已经有芯片了,去买就行了,除非我能做出比现有芯片更好的芯片或者取代芯片的新产品。
所以美国的科技研发就会很纯粹,主要是两种目的:一种是梦想引导,我要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我要改变世界;一种是商业引导,我要做别人做过的事,但我要比他们做得更好。
这就形成了当今世界美国引领全球科技产业的现状。
最有创新力的科技公司和最能赚钱的科技公司,都在美国,也只能在美国,只有他们才可以不受其他因素的掣肘安安心心地做企业。
东亚这边的自主研发就不太一样,明知道不能改变世界、明知道做出来了也一定不如别人那么好,但还是要斥巨资甚至是举国之力去做。
这样做其实很有必要,日本失落的三十年,以及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国家财产的被西方列强瓜分一空,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这样的好处是真的可以降低政治上和稳定上的风险,坏处就是会破坏企业在商业层面的成就,更不用说去改变世界了。
国内的企业尤其对这种不可控的战略风险最为担心。
所以对自主研发就格外地情有独钟,几十年来的宣传和引导下来,已经达成了一种全国由上到下的共识,似乎科技就等同于自主研发了。不自主研发的公司,都不算科技公司。
海尔是国企的背景,就更不可能把命脉交给别人了,一定会搞“自研”,会尝试推出自己的物联网平台,把海尔智家打造出来。
哪怕这个平台很拉胯,也一定是自研。
周不器道:“海尔要是个纯粹的民企,这还好办,让他们全面地投靠紫微星完全有可能。可他们有国企的属性,在这条路上只能选择自研。这是大环境决定的。国内的科技资源都浪费在了许许多多重复造轮子的事情上。”
张一明稍作沉默,点了点头,“就算是这样,他们也不可能独立地把海尔智家这个体系给开发出来,还得是依靠紫微云。”
周不器笑笑,“这倒是。”
张一明道:“不仅是系统层面,还有芯片层面。有了系统,没有适配的芯片也不行。有了系统有了芯片有了平台,以海尔的经验和业务方面,他们也很难把平台模式给做起来。最多就只能是为海尔自家的产品服务。”
这一点上双方达成了共识,周不器认同道:“我也是这么考虑的。他们做不了物联网平台,就算做了,也一定得背靠着紫微星才行。就算背靠着紫微星勉强把平台给做起来了,也很难向外部延伸,只能给自家的海尔产品使用。”
张一明道:“国内有产业保护,物联网如果形成了趋势,外国的物联网平台也很难进入国内市场。紫微云在这方面就会有巨大的产业优势。”
周不器道:“我觉得行,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做。但也不用太着急,移动互联网才刚冒头,距离万物互联还早着呢。”
紫微星做物联网平台,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自营业务,紫微星不自己生产彩电、冰箱、洗衣机、扫地机器人、智能锁、智能窗帘这些产品。
好在有一个隐藏因素。
周不器是小米重要的投资方,小米跟紫微星也是重要的合作关系。
小米和凡客其实就是一个枝头上的两朵花。
等手机做起来之后,小米的产品线和商业模式就会覆盖到那些许许多多的家用产品上。相比于海尔,小米才更适合担任紫微云IoT平台的“自营”商品。
不过,这事还比较遥远。
五六年之内很难会形成这样的一个趋势。
张一明笑着说:“第一次听说物联网这个概念,还是在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里。当时书出版了以后,还引起了业内很大的不以为然,都觉得这是胡扯。现在看起来,很快就要实现了。微软肯定会重点朝着这个方向去布局,紫微星也不能落后。”
周不器对此就很了解了,好笑道:“嗯,比尔·盖茨专门跟我说过这件事。他的书出版了以后,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结果被嘲笑了,外界根本不接受。他就很生气,自己花了大价钱,自研了一套软硬件的体系,盖了一个超级豪宅,把家里搞成了物联网。本来是一次理念上的证明,结果又被外界看成了炫富。”
张一明道:“紫微星得把这件事做起来!”